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生存压力大 中小服企要作好内销文章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2-29 09:22:45  来源:威海新闻网 收藏

  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另一方面客户订单少。受国家宏观政策及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中小服装加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文登市某服装公司是一个拥有50多名工人的小型加工企业。正月初八开工时,原有的20名外来工人,只有3人返回上班。春节前,在公司举办的欢送宴会上,工人们曾拍着胸脯保证春节后回来上班,相隔不过十天,多数工人没有践诺。

  2月26日上午,公司经理周某告诉记者,为留住外来工人,在工人回家之前,公司把工资全部结清,并对工作年满两年以上的6名工人,给予每人一台25英寸彩电的奖励。     “在平日,我待他们像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但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讲信用……”周某说,对没有返回公司上班的工人,他逐个打电话询问,结果发现,大部分人被高工资吸引,带到了上海天津等地。

  “因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周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是企业为了留住工人必须不断提高工资。去年,工人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今年就要提高到1.8万元甚至2万元。

  其次是原材料上涨,而加工费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周某说,现在加工一件普通衬衣的费用不到10元。如果订单量大,企业还有账可算。可事实并非如此,加工费高的订单数量往往不多,刨去各种费用,能勉强维持生存就算不错了。

  由于工人缺口过半,位于环翠区孙家疃镇的一家韩资服装厂已经停产半年,大批企业订单告吹。在文登,几家规模较小的服装企业因招不到工人,也不得不停产歇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殆尽

  “服装业出现用工紧张现象已经有3年了,‘走一批来一批’的现象与全国用工紧张的大环境紧密相连。”25日下午,市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黄福海说,这种状况在一些好的企业体现得不明显,但在加工水平一般的企业中尤为严重。  就黄福海看来,威海用工紧张,并不是留不住人的问题。而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企业逐渐增多。在劳动强度相近、工资价位差距不大的前提下,不少外来工选择就近打工。

  与此同时,服装行业劳动强度大、紧张程度高、工资水平低,造成了工人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

  “服装业有超过90%的产品出口,需要大量工人加班加点。”黄福海说,女职工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一般不愿意再从事这个行业。

  “市场无序竞争、企业间的相互压价,也是企业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黄福海说,我国企业在自律方面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由于企业承担的负担不同,新老企业在运营成本也无法相比。

  在产品档次相差无几的条件下,新老企业在价格上展开拉锯战。企业为了生存相互压价,打乱了价格市场。这种无序竞争造成了市场混乱,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另外,国家宏观政策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同样很大。

  同时,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下,原来在中国占据优势的劳动力成本,现在优势逐渐殆尽。国外客户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部分出口加工订单开始转向这些国家,因此,导致国内服装企业订单逐步流失。

  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去,服装加工企业主靠出口退税和工人加班加点来赚取一定的利润。”黄福海说,随着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服装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有挑战就有机遇。黄福海说,透过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不难看出,国家是对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限制和压缩。在这个转折点上,有的企业面临着转产或者关闭,有的企业肯定会借机发展壮大起来。

  据了解,威海服装行业85%的订单来自日本和韩国。在这些国家,几乎看不到威海市服装的品牌,到处是Made in China。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服装行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黄福海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据了解,目前,威海市的服装加工企业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研发设计中心。多数企业的“研发中心”形同虚设,仅限于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简单分析,然后打样板,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黄福海说,企业要“突围”,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别人没有的产品。目前,皓菲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该公司生产的睡衣远销欧美市场。由于巧做“专”的文章,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超大型专业睡衣制造企业。  其次,“出口转内销”不失为企业发展的另一条好路子。世界知名服装品牌adidas,目前在广州和上海都设立了办事处,并拥有11个加工基地,生产厂家和销售地区都是总部指定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消费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服装企业能在“内销”市场上大作文章,相信能迎来服装业新的“复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内销  形势分析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