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度 我国棉花消费增速将下降
产量存在误差是年年供应情况不准、偏差逐年偏大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坊间同政府有关部门争论的焦点是近几年的纺纱配棉比例问题,毕竟配棉比差1%,一年的棉花消费量相差10多万吨,差7—8个百分点,就有近100多万吨的差距。棉花消费究竟怎样?需要仔细调查和研究。
一、自2003/2004年度以来棉花消费的增长同纺纱量的增长不协调。2003/2004年度、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的棉花消费量分别为(产量用国家统计局数据,进口量海关数据,期初期末库存用USDA)684.93万吨、795.22万吨、866.97万吨、935.59万吨,而003/2004年度、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的纺纱量分别为1003.04万吨、1262.67万吨、1602.06万吨、1902.97万吨,简单折算配棉比例分别为65.03%、59.98%、51.54%、46.82%。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配棉比例下滑了18.21个百分点,虽然数据可能有较大的偏差,但趋势没有错。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年里棉花消费量分别增长110.29万吨、71.75万吨和68.62万吨,同比增幅为16.10%、9.02%和7.91%;而四年里纺纱量分别增长259.63万吨、339.39万吨和300.91万吨,增幅分别为25.88%、26.88%和18.78%。随着纺纱量的大幅上升,棉花消费量增速同比却大幅下降,二者形成极不协调的增长。
二、化纤短纤产量的大幅增长,棉纺厂使用短纤的比例明显提高,棉花在原料中的地位下降。2003年以来,我国短纤的产量迅速窜升,2003、2004、2005、2006、2007五年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产量之和分别为410.63万吨、516万吨、584万吨,704.16万吨、840—850万吨,其中2007年的增幅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加大。以2007年为例,如再约20万吨的涤纶短纤进出口差,约140—150万吨的涤纶小化纤、56万吨各类浆粕计算在内,总短纤的供应量超过1150万吨(包括氨纶短纤、维纶短纤和锦纶等等),2007年的配棉比(1—1150*90%/1.02/1990)*100%=49%。因此2007年纺纱配棉比还有可能低于50%。1月中旬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预测,2007年,我国化纤产量约为2457万吨(包括循环使用),同比增长18.5%,短纤的供应量已略高于棉花的实际消费量,而化纤纺纱的消耗仅为1%—2%。从调查看,江苏浙江两省棉纺中弃棉花用化纤的比例很高,部分10万锭左右中型厂配棉比由70%降至30%甚至20%,把更多的生产空间分配给粘胶短纤、涤纶短纤。
三、棉纺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触顶回落,主要表现是气流纺纱机的大范围停减产,棉纺厂越纺越细。2003、2004年我国棉纺织业的投资增幅均在100%以上,2005年、2006、2007年分别降至55.5%、9.8%、3.32%,特别是2005、2006年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可谓大幅下降,不仅部分棉花企业始料未及。目前这种下滑的势头随国家货币紧缩政策越发明显,2008年棉花消费可能遇到“拐点”。从国内棉纺厂精梳纱的比例可以看出,在业大幅升级下,棉花的需求两级分化加重,2003、2004、2005、2006、2007年精梳纱的比重分别为21.5%、23.8%、25%、25.87%、30%。其中2007年精梳纱的增长比较明显,而无结头纱、高支纱的增长速度同样突出,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清梳纱、无结头纱的比例达到80%甚至90%。因此近两年呈现的特点是高等级国产棉、外棉需求量比较大,而低等级棉需求则不断减弱。
四、受原料大幅波动,人民币升值及货币从紧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棉纺织业的实际利润明显下降,2007年有70%以上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有关部门公布的棉纺织业利润率分别为8.37%、6.93%、3.31%、3.2%、3.4%、3..93%,连续四年维持在3%—4%之间。不断上升的人工、原料、运输、销售成本都连续不间断地给企业施压,其中,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的影响突出。部分分析认为,人民币每升值1%,纺企业的利润就至少下降2%,而人民币升幅的上限是10%,但至2007年底人民币升幅较汇改前达到11.73%,不仅升幅远大于业内纺企业的预期,对棉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2007年棉纺织行业经济景气分析报告显示产品利润低于3%的企业占全行业的64%以上,而285家大中型国有棉纺织业亏损面42.46%,同比增长了1.0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75亿元,同比降低37.56%;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产销率下降1.54个百分点。
2007/2008年度棉花消费的增速下降成定局,但消费出现“拐点”的希望不大。在棉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纺纱量增速降低以及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棉花消费增长量可能要低于2006/2007年度的68.62万吨,因此笔者认为,2007/2008年度的棉花实际需求量不会超过1000万吨。2007年9月—2008年1月,我国进口外棉95.4万吨,年度后七个月还需进口1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