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因商务成本过高上演企业集体搬迁
浦东的崛起最早缘于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开发大热潮,那时中央成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四个战略性开发区,浦东的开放政策也主要来自那个时期。
不过,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开放力度,当时给予浦东的优惠政策如今看来已经不再吸引人。浦东一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国区副总很直接地说:“目前,除了外高桥的企业还暂时享受优惠外,浦东其他的公司已经享受不到优惠了。”
浦东一位工商联人士表示,现今浦东真正的政策优惠就是给予企业15%的所得税政策,但在“两税合一”开始实施后,这个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已经不再。而周边的一些区有时通过返还税收等手段可以达到比这更优惠的效果。
因为成本原因,近期不准备扩大在浦东工厂产能的还有英特尔、西门子工厂、摩托罗拉公司。如2007年,在浦东建厂已经11年的英特尔公司决定在大连投巨资建设高科技芯片厂。他们考虑的不仅有大连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还有近一半的成本节省因素。
在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看来,一些企业开始放弃浦东,也与浦东的招商引资方式有关。只注重大企业,而忽略了相关配套的小企业。“如没有小企业的产业集聚,也会让那些大企业陷入不利的局面。”汪亮说。
制造类的企业开始有选择地迁出上海,而金融类企业开始迁出浦东,这似乎已形成一种趋势。
而被称为上海金融产业心脏的陆家嘴地区日子也不好过。按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规划,要把金融业做到占上海GDP20%左右的目标。但实际上,上海金融产业产值一直在10%左右徘徊,离目标相差一半。
在专家们看来,上海政府开始被迫用房地产业来填补金融业对GDP贡献的不足。如政府希望靠地价上升来弥补金融产业的不足,但由此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一些企业选择出走,由此又影响了金融产业的发展。
“浦东的问题也是上海的问题,在成本大幅上升的时候,如果不提升附加值高的服务,很多企业将会离开。”该人士坦言,要实现金融核心区的目标,浦东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