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纺织倒闭 新劳动法助珠三角转型
在广东省外资企业面临投资环境恶化之际,东莞市一家纺织印染公司2月29日宣布倒闭,裁员近3400人。
《广州日报》报道,位于东莞长安镇宵边工业区的福安纺织印染公司拥有4000多名员工,昨天突然倒闭,一次过裁员3395人,所有被裁员工要在7日全部离厂。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广东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出现变化,不少在当地设厂的企业都表示面临困难,此前也已有不少厂家搬离。
从最近的官方举动来看,珠三角正谋求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制约,东莞的产业转型任重道远,由于成本但高,很多企业老板不愿转移,并称要用经济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完成转型可能需耗时十年。而在成功转型之前,它们无疑面临重重困境
这家工厂经理指,公司因受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市场不景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去年下半年起发生巨额亏损,生产经营严重困难,已无力再负担庞大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支出。公司决定关闭印染厂及相关部门。
据悉,公司计划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总额为3100万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公司大部分员工认为补偿标准不合理。
20亿元撤出珠三角300亿高科技资金进来
最新数据显示,珠三角最近有20亿元资金撤出,但同时却有300亿进来。撤出的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来的则是高科技、高产值的企业。
分析指,珠三角企业搬走后,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广东将怎样弥补空心化是现在关注的焦点,而“20亿元撤出,300亿高科技资金进来”显示了珠三角企业转型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也显示了官方未来想重点发展高端技术产业的意向。
劳动法帮助珠三角转型
《新快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教授表示,报纸上称,东莞、深圳宝安等地的工厂出现集体撤资,20多个亿的资金正向越南等地流失。“这些资金投资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值低,新法一出来,用工成本一高就受不了了。”顾教授很有信心地说,“但这些企业我们希望他们搬。据统计,现在又进来一批企业,高科技、高产值,这批资金有300亿。这就是产业升级啊。可以说,这个新法在帮助珠三角在完成产业升级!”至于大批工厂倒闭、撤资会不会引发失业率高企,顾也力说:“广东地区的劳动力还有30万的缺口呢。”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博士也认为,新法的好处是“能促使我们的经济转型,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顾也力表示,新法立法宗旨就是惠及普通民众,一些外来工收入很低,但对社会贡献很大,但以往的劳动法基本没怎么保障到他们。朱征夫也称,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能光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劳动合同法》更能体现法律规范,更能体现法治社会精神和改革开放成果。
顾也力表示,“但目前的确有企业管理者对新法的理解存在误区。”以最为人们诟病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为例。他认为,一个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在日本,用工制度基本是“终身雇佣制”,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非常大,这样一支队伍自然会对企业发展有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是吃大锅饭养懒汉,“这是希望长期留员工服务,与‘铁饭碗’是两个概念”。不过,顾也力也表示这一法律在一些提法上应有所改进,比如双倍工资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如果概念不清,操作起来很难,他建议由各省尽快制订出相关的实施细则。
官方协助产业升级
此外,广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国兴28日说,针对当前台资企业在广东所面对的挑战,广东正引导台资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有序转移。他说,针对广东台资企业的特点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广东正执行《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的发展战略。
他举例说,去年8月,促进会与省台办等举行了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台资鞋业基地投资推介会,邀请了珠三角从事鞋业生产的两百多名台商出席,而目前已有九家鞋业厂商转移入园。目前,广东有台资企业2.2万多家,是台资企业最集中的中国省份之一。
去年以来,中国当局推行多项政策,包括减少退税、执行劳动合同法及强化环保政策等,令广东台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大幅上升,经营出现困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官方逼得紧查关联交易广东企业受挫
鉴于外商经常藉由转让定价(即关联交易)进行避税,大陆税务机关对企业关联交易查缉日趋严厉。近期东莞即有一百多家台资电子企业被通知自查自报,规模之大以往少见,其中不少为知名的台商公司。
分析认为,此次全国性关联交易的查办,显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决心,也可能是大陆想让加工企业“迁移中西部或升级”计策中的一环,这将让广东的加工企业更难生存,不得不加快转型步伐或是搬走。近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大批迁移或倒闭,现在看来,这里面有官方下逐客令的因素。此前有报道称,目前还有一部分珠三角企业留守观望,其中港企高达60%。对于它们来说,留还是守,以及如果谋求发展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工商时报》报道,由于关联交易追溯期可达十年,不少台资企业补税金额将超过千万元人民币。据当地台商透露,包括东莞长安的一家指针型的台资电子公司在内,这次自查自报的行动中,至少有十家以上台商公司要补税超过千万元,甚至有三家补税金额可能会破五千万,这次当地税务机构的行动,株连台商之多,还有金额之大,应该会创新纪录。
普华永道税务部高级经理李筱筠表示,自2007年3月大陆颁布新企业所得税法之后,对于关联交易抓得很紧,尤其台湾、香港、日本业者惯于以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与大陆境内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作为避税手段,让大陆觉得自身税收因而大幅短少,这些业者因此成为查缉的对象。李筱筠指出,当前大陆查缉的模式已由个别主动到厂调查转为集体自查。自去年底开始,东莞即对电子产业展开大规模集体自查,目前东莞地税局还在审理通知自查的一百多家电子企业,由于台商是东莞电子业的主力,这些自查企业中主要都是台商,甚至有知名企业。
普华永道上海分公司高级经理龚梅说,华东上海、昆山、苏州等地台商被要求提供转让定价文文件,说明公司关联交易内容。她说,其实国税局只要台商填写363号文表(功能风险与财务分析表),就已经是给台商提出警告了。PwC南中国区税务部负责人李尚义提到,大陆查缉关联交易的地区,已从上海、苏州、北京、广州与深圳等一线大城市,蔓延到青岛、东莞、佛山、中山、顺德,甚至内陆的成都;受查公司的规模,也从盈收数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扩大到一亿元上下的中小企业,范围之广前所未见。与会的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表示,这几年都有在抓关联交易。东莞被通知自查的企业绝对不仅一百多家,不过谈到冲击程度,则要看个别企业的情况而定。
吴德丰说,大陆查核关联交易的追溯年数已由三年变为十年,一旦国税局认定企业利润收入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会要求企业自查,并在一定期限内(约三十天)提出关联交易说明报告,如有不配合者,就会被税务机关调高利润所得,并以此追缴过去所欠税款。
为协助台商了解大陆新企业所得税法,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由所长薛明玲、税务法律服务部营运长吴德丰领军,与普华永道税务部于本月27至28日,共同在东莞、无锡两地举办研讨会,关联交易问题成为与会台商关注焦点。
过去不少台商常利用关联交易中高进低出等手段作为避税、增加母公司营收的手法,如今大陆官方整顿税收的重点终于来到关联交易,企业不仅会被追款、罚款,被认定情节严重者,甚至还要坐牢。普华永道税务部高级经理李筱筠提到,很多台商投资以电子业外销为主,因此成为被盯上的重点。她说,东莞外商投资电子业比率占全体70%,但税收只占纳税总量的12.7%;而大陆与国际电子业者的利润约5%至7%,但台商业者却只有1%,大陆税务机关当然会起疑。而台商在东莞清溪、长安、石碣有很多电子厂,在关联交易整顿中难免会被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