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面临挑战 纺企应对“后雪灾效应”
随着春天的步步临近,1月份以来覆盖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冰雪,已逐渐消融。然而,雪灾给纺织企业带来的后续性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后雪灾效应”既包括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来自宏观环境的新增压力,也包括灾后重建、追补节前生产等企业自救行为。前所未有的雪灾,加之客观因素的压力,让纺织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雪灾使春节前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公路交通一度陷入瘫痪,原料采购和成品外运严重受阻,再加上电力和水资源短缺,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运营,因此很多纺织企业选择了提前放假、节后再补救的应急措施。春节过后,各受灾地区的纺织企业都在忙于节后生产与整理重建工作。
来自中国棉花协会的分析称,春节之后,纺织企业陆续复工,由于节前储备不足,节后开工即面临补库任务,棉花消费略显活跃,国内棉花价格上涨。2月14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3745元/吨,比1月30日13689元/吨的价格上涨了56元/吨。27日,国内棉花现货市场陆续呈现启动迹象,一方面节后纺织下游回暖,生产恢复,同时年后不少企业棉花库存面临断炊的窘境,大部分企业采购力度加大;而另一方面棉商由于对后市看涨惜售情绪加强,价格明显有上涨的冲动,棉价上调趋于普遍。
据武汉市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节后武汉市各纺织企业开工情况基本正常,企业最普遍的反映是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目前全市的煤电供应已经恢复,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解决全民用水之急,保证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雪灾对纺织企业节前的订单完成有一定的影响,近来企业都在通过加班赶做、多发货等方式弥补节前的损失。此外,由于大多数纺织企业今年延长了春节假期,因此企业接单量比往年略显下降。这位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雪灾可能会对一季度的企业运行带来影响,但“后雪灾效应”将在今后逐步弱化。
在这次雪灾中,湖南纺织企业也受到了重创。有数十家企业厂房、仓库倒塌,100多名职工房屋倒塌,全省纺织行业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国家十分重视当地电力供应的恢复工作,据介绍,截至目前,湖南省电力供应已基本恢复,纺织企业基本开工,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保证生产全线开工,将受灾程度降至最低。如东信集团公司棉花仓库被压垮,公司员工就临时搭建了简易仓库储存物资。由于一些企业的厂房、仓库坍塌,保险公司理赔需要勘查现场,采集物证,因此暂时仍保持原貌未进行修理重建,企业也只有一部分生产线开工。目前当地交通已经恢复,原料供应基本充足,不过棉花、毛料价格都有所上涨。各纺织企业员工返工率基本达到100%。企业都在争分夺秒,补救节前受交通阻滞的内需或是出口订单,一些企业每天往省外发送产品达几十车次。
雪灾不但给受灾地区纺织企业带来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广东、福建等地纺织企业外地员工的节后返工率。年前的冰雪灾害天气,让返程民工潮未按预计时间出现,加剧了缺工现象。而部分外地员工春节过后也纷纷选择了在当地就业,不愿再跋涉到外省。
此外,今年经济走势也会影响纺织业的整体发展。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1月份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超过去年12月6.5%的升幅,再次刷新11年来最高纪录。根据中行的预测,2月份国内CPI上涨可能达到8%。雪灾显然在短期内加剧了国内的通胀走势,这一方面是因为雪灾导致的农作物减产预期提升了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交通受阻影响了商品流通。
相比雪灾造成的短期损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纺织品出口优势减弱,紧缩的信贷货币政策导致纺企贷款难度加大,以及原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这些持续性的因素将使纺织业面临更严峻更持久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