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转身”快的纺企签单多
正在上海举行的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被看作我国外贸的重要“观象台”,特别是对于纺织服装业的进出口,更有着“风向标”意义。江苏参展企业普遍感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签单压力明显放大。
“外有人民币快速升值、内有劳动合同法实施,再加上出口退税下调、原辅材料涨价,华交会作为今年第一个大型进出口商品展会,对参展企业就像是一次大考”。刚从华交会上回来的江苏舜天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曹小健说。
对于出口,压力首先来自汇率变化。去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脚步明显加快,月升幅从0.5%提速到0.75%,今年更是在1%左右。一家省级外贸公司业务员说,去年秋交会汇率是7.46元,他们按前三季度平均升幅和客人洽谈,将今年三月底交货汇率锁定为7.2元,没想到现在的汇率已到了7.1元,等于每出口1美元就损失0.1元。“这次参展,我们测算成本后将报价提高了10%,结果不少客户说这样的报价太不理智了,单子自然签不起来了”。
和贸易公司不同,面广量大的服装加工厂压力更多来自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位厂长坦言,外贸订单主要靠外贸公司,回旋余地很有限。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成本马上增加。“工厂200多个工人,按一个人一年增加三四千元算,工厂一年就要新增80多万开支,这使我们这样的微利企业很难承受得住”。
显然,汇率变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击中的正是我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等方面的“软肋”。江苏交易团团部有关人士表示,出口生意难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出口多为低附加值产品,受成本牵制过大。如果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将压力变为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挑战或可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江苏省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强身健体”的重要路径。曹小健说,他们公司几年前就开始“转身”了,目前,在公司外贸总盘子中,纺织服装已压缩到40%以内,并且将中间环节进一步“瘦身”,比如将缝制等环节外包到比较成本更低的农村以及相对偏远地区。同时,又加大了国内贸易和进口等的力度。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华交会上,江苏一批企业抢到了先机。红豆集团外经部吕黎说起参展收获时很开心,“我们带来的150多件样品,三成以上是新品,主要是新款、新面料的针织、梭织女装,几天下来接触的180多个客商,对我们提高15%左右报价大多表示理解或接受。”江苏海企参展人员也表示,通过走高端路线,为客户定制真丝童装,赢得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海外客户。
泰州捷锋帽业是江苏省出口帽子生产企业领头羊,年出口2000多万美元。在老板游锋看来,签单压力加大未必不是好事,“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太激烈了,相信经过一次重新洗牌,这种状况会大大好转,防止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就是这家民营企业,通过创立出口品牌、聘请国外设计师、不断开发新品等,化解压力的能力大大提升。超过1/3的自主品牌出口,卖价提高30%左右。“东西好了,人家就愿意接受。这次展会我们一半以上是新品,和客人洽谈时我们提出以现有汇率为基础,交货时升值部分由客户承担,大部分客户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