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杜钰洲:纺织业为改善民生发挥作用
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民生问题已成为一块“短板”。在今年的两会上,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主流话语。
细心的代表委员们发现,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同时,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今年政府大力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多年来,纺织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举国上下关注民生的时候,纺织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表示,纺织行业正在并将继续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2000万——为就业分忧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解决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纺织行业在解决人民就业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说,目前,纺织行业拥有2000万产业大军,其中70%是农民工,对缓解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1400万农民在纺织服装企业里打工,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粗算,纺织服装业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400亿元。大批农民子女在纺织服装企业就业,提高了1000多万个农民家庭的生活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云龙集团董事长李国贤认为,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理应要为政府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出贡献,政府当前提出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也为纺织行业继续为人民就业作贡献提供了保证。全国人大代表、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介绍说,目前集团员工总数达到16.7万人,同时拉动了与之相配套的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的就业近10万人。
1亿——纺织心系“三农”
“富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据统计,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约有9.4亿,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正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纺织工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其中棉纺、丝绸、毛纺等行业的原料与农业息息相关。“纺织行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关乎1亿农民的生计”,杜钰洲说。
“目前,我们企业每年大约需要近100万吨棉花,你说会与多少棉农的收入挂钩?”作为全国最大棉纺企业的领头人,张士平用企业的实例印证了这种说法。据他介绍,目前魏桥所用的棉花主要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企业的发展与这些地方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介绍,自1998年以来,企业用于反哺蚕农的“二次分配”款高达5800万元,带动了5.5万户农户、20万蚕农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促进蚕农增产增收,让广大农村弱势群体及妇女的年养蚕收入达到1万元~1.5万元。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纺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一些纺织集群地,“小康村”、“小康镇”、“小康县”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发展纺织工业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多管齐下——助力民生改善
近年来,纺织行业蓬勃发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质优价廉的纺织服装产品极大丰富,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需求。目前,纺织行业正在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纺织强国,在此进程中,纺织行业必将会以科技含量更高、穿着更为美观舒适的产品满足内需市场的要求。
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杜钰洲说,虽然纺织工业并不是能源高消耗工业,但是水耗、污水排放相对严重。在“十一五”发展中,纺织行业将努力降低能耗、水耗,实现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以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在此过程中,纺织企业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去年3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其目的正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建立工会组织,健全员工劳动合同,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保持劳工舒适的工作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表示,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迈进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树立对人、对社会、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纺织行业愿意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呼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营纺织企业家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既要带头致富,更要共同致富,实现利益的共享。
“纺织行业本身就是民生行业,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纺织都会为改善民生发挥作用。”杜钰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