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工厂关闭或搬迁 国家政策是主因
当美国出现工厂生产线停产情况时,往往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中国,则在发生相反的情况。
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劳动法等众多不稳定因素的组合,正蚕食中国制造业腹地的利润。数百家、可能会达数千家工厂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关闭,或离开此地。珠三角制造出中国逾四分之一的出口商品。
部分工厂迁徙内地。其它则计划迁往如越南等国,当地的劳动力更为廉价。
但分析人士表示,企业的这些动向相当程度上契合中国政府推动经济沿价值阶梯爬升的国家政策。广东昔日引导了中国的改革,现在它正在引导中国制造业的格局改变。
中国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经济类似,正逐步了解到,不能依赖生产廉价、简单的商品与他国竞争,同时这种生产还是以高消耗日益昂贵的原材料,如石油和铁矿石等为代价的。国家决策者急于发展更为有效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籍此迎来更加可预期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些正在关闭中的工厂事实上是创造性消灭的牺牲品,”咨询人士Edith Terry表示,他在今年2月公布有关珠三角变革的一份报告。
尽管广东贸易厅表示,珠江三角洲即将关闭的工厂不到300家,但业界的估计称,这一数字可能高达1.5万家。政府表示,其中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小型或中型金属或塑料产品、玩具、服装和鞋类制造厂。
其中约90%为港资或台资企业,这就可以解释那里的业界机构为何大声疾呼减免成本激增的严重负面效应。
“就像是一场海啸,”香港工业总会的陈镇仁表示。
政策施压
但这些强烈呼吁根本未被理睬。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大,中国政府希望国内工业较发达地区,摆脱低端产业。
广东省政府积极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解决其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今年4月初将再度提高这一标准,成为全国最高。
广东省劳动厅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有助于改善质量标准。当工厂仅依赖廉价劳动力时,其产品质量可能大打折扣。
政府同时启用其他政策。官方媒体援引广东省一位官员的说法称,工厂关闭是“正常现象”,该省正大力清理污染企业或能源消耗大户。
中国政府的经济蓝图,同样敦促官员改善经济架构。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周六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否认存在大肆清理工厂的动作,但表示广东省鼓励部分制造业企业,从珠三角地区迁至成本更为低廉的省份,特别是贫困山区和东西部欠发达地区。
部分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
700万人口的东莞拥有数万家工厂,该市市委书记近期抱怨称,根深蒂固的利益可能成为搬迁阻力。他以一处镇上的一座大型鞋厂为例,该厂是当地劳动力雇佣大户,同时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如果要把这座鞋厂迁走,肯定会遭遇严重阻力,”刘志庚向其他领导人表示。
为吸引“更好的”企业,当地政府同时出台了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广州以这种方式吸引了日本大型汽车厂商,目前成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重镇。
最为重要的政策是,中央政府继续让人民币升值,这伤害到出口企业的利益,同时严苛的《劳动法》今年已生效使用。
高动力,高风险
如果对工业架构采取放任自流政策,其後果将非常严重。
“如果中国继续保留目前的经济结构,他们会耗尽能源,面临社会的极大动荡,”Terry表示。“广东这种迹象最为明显。”
当然如果冒进推动这种变革,同时存在很大风险。
“如果珠三角明天就迫使全部传统轻工制造企业搬出,只接受‘高科技’产业,那会根本上造成经济崩溃,”香港大学的Michael Enright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