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中国品牌之都
步步为先的品牌之路
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
晋江“品牌之都”的美誉并不是凭空得来,更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之初,晋江的产品也曾因质量问题而遭拒绝和排斥。
但晋江的当政者和决策层看到了质量对于晋江发展所具有的生命意义。晋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施了“质量立市”、“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名牌,推进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两自”型企业发展。先后制定了质量振兴纲要实施计划、品牌发展规划及若干优惠政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品牌的企业进行重奖。
近几年,晋江共拨出1.24亿元,重奖技术创新及名牌培育成效显著的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创牌热情十分浓厚,全市逐步形成了品牌企业梯队,实现了企业品牌与产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逐级带动、互动共赢,终于创出了居全国县级市前列的品牌数量。
如此多的品牌聚集在一个县级区域,这是中国内地绝无仅有的。
据在英国上市的全球市场研究公司TNS(特恩斯)2006年度报告显示:从茄克原料生产和销售、辅料生产和销售、茄克自主品牌生产和销售、茄克贴牌加工生产和销售、增长速度和品牌年份等6类指标,对世界5大服装重要区域及中国5大服装重镇实力比较后得出:晋江茄克自主品牌2005年产量6700万件,占中国城镇总销量的41.6%,而在全球城镇市场中,晋江茄克销售比例占到20.5%。也就是说,在全球的城镇市场中每100件茄克就有21件来自晋江。晋江纺织服装中的茄克产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综合实力冠居全球,其总指数值比居于第二位的纽约高出一倍多。晋江又多了一顶“世界茄克之都”的美名。
晋江运动、旅游鞋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产量的40%,占世界总产量的20%;外墙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0%;雨伞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26.7%。
回顾“品牌之都”的成长之路,中共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用“蓄势”、“造势”和“乘势”三个阶段给予了总结,其秘诀在于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人利用“闲钱、闲房、闲人”,从家庭作坊、来料加工起步,生产“国产洋货”,进而发展为贴牌加工,完成了“蓄势待发”的积累阶段。
在经历了10年做别人的品牌、自己只赚取加工费的“贴牌”路后,晋江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造牌”时期。此阶段,政府的引导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确定“品牌立市”战略,到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晋江实现了又一次跨越。“一招先,吃遍天”,当全国许多地方开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晋江已在有效实施“品牌带动”和“资本带动”的“双翼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