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警报局势堪忧:中国制造竞争力是否渐失
测算的结果显示,由于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今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价格升幅,将基本与去年水平保持一致,整体出口价升幅大约在7.18%。
“但是,业界对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普遍预期在10%左右,这将首次超过纺织品服装出口价升幅,对纺织出口影响的‘临界点’就出现了。”汪前进表示,这也意味着很多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而中国第一纺织网在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速度约放慢0.3到0.4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经济降温等因素,未来的出口竞争更加残酷,预计今年纺织服装出口增速较去年将至少回落5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竞争力渐失?
天津富海佳商贸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贸业务经理表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在逐步丧失,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也将更为艰难。
“咱们就拿玻璃器皿来说,以前都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是,现在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又上涨太快,我们的报价外商已经不能完全接受。”该业务经理说,“我以前的很多客户,现在已经把订单转给了荷兰、捷克的生产商,这些国家的玻璃器皿出口成本已经比中国还要低了。”
宫青也表示,“中国制造”似乎很难再成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他指出,对于皮革出口这类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就占到总成本比例的40%~50%左右。“今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人力成本至少增加了5%,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我们的利润已经被挤压得十分可怜。”宫青说。
此前,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也曾表示,今年可能是中国制造厂商的盈利能力遭受重创的开始。
其实,不仅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感受着生产成本日益攀升的煎熬,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也面临着如何转型的考验。日前,博思艾伦咨询公司与上海美国商会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一直以来作为纯粹低成本及出口导向型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将逐渐降低。
这项调查针对66家中国境内的外资所有或外资投资参股的制造商。其中,54%的受访公司认为,中国对比其他低成本国家正失去其竞争力。70%受访公司认为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52%的公司指向工资成本上升。
颇为值得关注的是,近20%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计划,将部分运营项目由中国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地。对此,上海美国商会总裁傅丝德表示,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市场转型,加上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业环境,将会继续对制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必须在制定中国地区的战略规划时,更加着力持续提升其竞争力,并且在创新上提供更多资源。”傅丝德说。
不过,也有业界专家对今年的出口形势保持乐观。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我国今年出口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他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形势“绝对会有影响,但是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美国经济在放缓,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对美国出口大量消费品,有些东西是比较基础的消费品,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张小济说,“从以往规律来看,美国经济也不是第一次衰退了,对我们是会有影响,但是,由于我们出口结构的因素,影响不会很大。还有些产品是美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生产的,有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也会有一定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