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上看“中国制造”竞争力
第18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日在上海落幕。本届华交会总成交额达36.7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52%;境外客商十分踊跃,达1.9万人,比上届增长3.8%;其中新客商占了近四成。今年,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出口困难,服装出口企业主动调整外贸结构,以产品创新、材料创新和营销创新为突破口,向附加值高的产品要效益,出口贸易取得成效。
上海国驰进出口公司每年华交会都带来很多新设计的产品,这些展品注重色彩、款式、风格的创新,满足了国际买家的需求。上海飞马进出口公司采用东华大学的科技新成果——竹炭纤维,开发了可产生负离子、防辐射、有很强吸附作用和抗菌功能的环保服装。尽管价格较高,但颇受外商欢迎。这家企业还研制出珍珠面料时装衫,具有护肤、抗紫外线和吸湿透气功能,出口前景非常看好。上海新联纺进出口公司在今年华交会上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砜纶面料,用其制成的防火服具有耐高温的阻燃功能,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愁接不到订单。此外,东方国际、飞马进出口公司、兰生集团等纺织品服装外贸企业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以专利产品和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本届华交会参展商品中,品牌产品占了较大比例,其中获商务部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有60多个,获得省市名牌和驰名商标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近700个,参展商品中新产品、新款式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商品2万多个。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云集,提升了华交会的质量和档次。上海的LILY、BESTWAY,江苏的苏豪、堂皇,浙江的凯喜雅、MODS,安徽的午夜赤阳、铃兰,福建的艾派、梅花,江西的哈哈尼、纳百川,山东的福泰、珠峰、喜盈门、款特曼等品牌深受客商青睐。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尼克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几乎每年都来华交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价格优势明显,“这种诱惑难以抵挡!”
尽管“中国制造”产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价格优势,但是面对近一时期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外贸顺差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环保压力增大等因素,国内一些外贸企业倍感压力,不少华交会参展企业对传统轻纺商品出口前景表示担忧。
不少参展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出口生意难做并非因为市场萎缩,而是由于我国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的日用消费品,成本升高且很难降下来。上海飞马进出口公司外销员陈先生说,由于腈纶原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多种原因,他们公司的卫生间踏垫去年出口比上年下降近4成。“出口订单很多,但价格谈不下来,只能放弃。”陈先生显得有些无奈。
江西省代表团副团长、江西省外经贸厅处长朱元发介绍,面大量广的传统出口商品生产将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但因大批出口订单掌握在外商手里,因此其中一部分将向我国周边国家转移。上海恒大国际贸易公司以羊毛衫出口闻名,总经理林雨华介绍说,去年以来,羊毛衫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20%,带动出口总成本提升近6%。为此,公司只得将定点出口供货商向内地延伸到江西、安徽、河南,尽管运输成本有所增加,但出口总成本还是下降的。
上海市外经贸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章远说:“在内外多重压力下,今年中国企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苦练内功,这些不利因素还是可以消化的。经过多次危机考验,中国企业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在这一轮调整中,一些产品粗放、技术含量低、没有品牌的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整体水平将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