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继续走高已成定局 激烈加息可能性不大
“我是宏观专家中对通货膨胀预期最高的,即使如此,2月份通胀数据也超出我的预期。”上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创下了自1996年5月份(当月涨幅8.9%)以来的最高月度升幅。
多数专家认为:2008年上半年CPI继续走高已成定局,并迅速蔓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理由是:在引发通胀的各种因素中,供求因素正成为货币因素的接力棒。
虽然面对高通货膨胀趋势,加息预期不断增强,但多数宏观专家表示,政府在博弈中不会做出强加息动作,而是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应对通货膨胀。
通胀争论
在2月份的CPI数据出来之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如果2月份的CPI出来是8%,我一点都不奇怪。”当时她的理由有:一方面,短期内风雪造成的运输堵塞、供给不能到位,会引起价格上升;第二,政府的治理措施得是有周期的,不是立竿见影。“猪肉生产不管怎么鼓励,它也要一年到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生产周期。”左小蕾举例。
左小蕾和宋国青都是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的代表者,“通货膨胀就是你的钱发多了,货币供应量超出了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总需求,导致货币贬值。”
不过,在认为通货膨胀是供求现象的宏观专家眼中,通货膨胀则以另外的方式演绎。
在2006年,一些新的现象开始引起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的注意,2006年开始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它绝对不是说是一个短期性的拐点。”所以王建认为,粮价就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策略研究组将引发通胀的因素更细化,分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增强、国际价格影响、消费需求增强、劳动力价格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通胀传递中的连锁反应、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增强是通胀发生时的自发需求、国际价格上涨是一个刺激因素,但这三者都不是引发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的原因。”中信证券策略研究组在报告中指出,“只有消费需求增强、劳动力价格上涨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随着CPI指数不断攀升,货币学派也开始承认,2008年引发通胀因素中,一些供给显示强大的力量。
“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要素成本开始上升,它可能像接力赛一样,从总需求拉动的通胀手中拿过接力棒。”左小蕾担心。
供给学派的专家们更加紧张,“在以前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因素可能占据比较大的因素,而现在,供求因素可能会占据90%以上。”中信建设投资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潘向东说。
通胀持续
对于2008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不管是货币学派、还是供给学派都表达同一个观点:2008年上半年CPI指数会继续走高。
2月份CPI同比上涨8.7%中,食品价格上涨23.3%,对CPI涨幅贡献最大,但食品的问题短期无法缓解。
“从需求方面看,我们是人口增加、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带动了食品消费水平上升,食品总需求扩大。但在供给方面,土地不能增加。”王建从供求角度阐释通胀的长期性。
同时,PPI(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也是推动CPI指数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
左小蕾则看到了两个现象:一是PPI从去年4月份通胀是4.4%,开始涨起来时都是很低的,但到了2007年11月份,PPI指数就达到4.4%,2008年1月份到6.1%,2月份更是达到6.6%,“前一轮通胀中,成本拉动的影响还是相对小,PPI对CPI没有传导压力。但PPI跑高了,它一定要传导的,一定要传导到最终消费上。”左小蕾强调。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工资上升,在经济学理论上,是在一个高通胀预期的环境里,工资上升是一个刚性因素。工资既有总供给方面的影响,也有总需求方面的影响,因为工资增加,人们消费行为可能会改变,所以也会从总需求的角度拉动通胀。”
“未来,在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运行的条件下,由于工资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潘向东指出。
加息?
“压通胀还是保增长?”在2月份CPI数据出来之前,经济学家之间仍有较大分歧。
王建认为应该首先保经济增长,“如果放弃增长而保通胀,结果可能是经济增长压下来以后,收入跟着往下掉,老百姓钱包更瘪,更没有应付通胀的能力。”
但宋国青的观点是,如果不压通货膨胀,社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预期一旦上来,将导致消费者先抢购、生产者不卖,会引发更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指数这类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老百姓又特别关注,毕竟跟老百姓贴得太紧。”左小蕾也认为首先压通胀十分必要。
那么,如何来控制通货膨胀,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否最好的选择?
“我不认同结构性通胀说法,如果仅仅是结构性问题,不用提利率,不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了,不用去收流动性了,那将来钱越来越多了。”左小蕾说出加息的理由。
“首先,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过去的包括全世界的通货膨胀,有哪一次不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因为CPI选的一揽子商品都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都是食品价格;第二,如果你说结构性通胀是一些上涨,一些没有上涨,那么,什么叫非结构性通胀呢,非结构性通胀是不是所有都上涨呢;第三,这个CPI的计算它是加加减减过的结果,实际上消除了结构性的。”
左小蕾还假设,“如果2004年我们的外汇积累变成两千个亿时就开始全额地对冲流动性,像2007年做的就大力度地对冲,我估计我们的通胀不会有那么明显。”
2007年,央行6次加息,11次提高存款储备金率,通胀依旧走高,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货币政策的作用。对此,左小蕾反对,“去年有人就说提利率没用,我说,你提10次看有没有用。央行10次提存款准备金率,拿掉了大约一万多亿货币,如果这一万多亿不拿掉,再加上货币创造的乘数原理,我们的流动性可能要再多十万亿。”
“刀快不怕脖子粗。”宋国青也认为,加息杠杆足够可以控制通胀。
不过,不管是宋国青还是左小蕾都分析,政府会在各个政策之间权衡,不会采取这么激烈加息措施,而在政府的权衡中,通胀还会继续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