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遭遇瓶颈,怎么办?
就像螃蟹过段时间就要换壳一样,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突破某些瓶颈,才能确保生存和发展。经销商也是如此。例如,公司管理和市场运营控制水平降低、人力资源受到制约、厂商关系恶化、竞争能力下降等等,这些瓶颈已经严重阻碍着不少经销商的发展,导致经销商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直线下降,甚至已经威胁到一些经销商的生存。
经销商为什么会遇到这些瓶颈呢?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呢?
一、为什么会遇到瓶颈
导致经销商遭遇这些瓶颈的各类内外部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也就一条:
环境在变,经销商没有及时地来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
1.外部环境变化了——虚体资本成为衡量经销商的新标尺
中国的私营经销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的力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作为经销商的上游,许多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向这个方面转变。例如,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品牌的塑造、加强营销方式和管理体系的创新等等。同时,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重视与商业合作伙伴同步的问题。
比如,目前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合作形式上已经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品牌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以经销商的实力、网络渠道、人员、车辆等实体资本作为选择标尺,而是以经销商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对信息的敏锐程度、营销创新能力等虚体资本作为新的选择标尺。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经销商老板意识到了吗?深刻领悟了吗?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和行动了吗?还是无动于衷呢?
2.内部人事管理变化了——亲属型员工与外聘型员工
许多私营经销商在创业起步阶段,往往是夫妻两人联手创业打拼,后来买卖稍微大点了,人手不足了,开始把自家三亲四戚招进来做事。毕竟都是家里人,没必要搞得那么正儿八经,管理上自然不需要太严谨,许多事情差不多就行了。老板也希望大家都能凭良心做事,较少采用纪律或是量化的东西来考核这些亲属型员工的工作,这其中的弊端不再详谈,我们暂且把亲属型员工管理理想化。但是,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现有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不能满足公司营运和发展的要求了,这就需要面向社会来招聘员工了,甚至要招些专业级的高级员工。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来管理这些非亲属型的员工?许多老板虽然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却一直停留在管亲属型员工的水平上,更别谈什么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面对这些非亲非故的员工,老板也不肯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些员工的价值观、工作目的、个人发展欲望等因素,仍然采取那套简单且不适宜的管理方法,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难以提升,流失率居高不下。
在经销商面临这些人事上的瓶颈时,老板们是在员工身上找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为复杂的课题,经销商老板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和动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