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债务和负面影响 韩企"不辞而别"现象加剧
近来,在华投资的部分韩资企业投资人,在没有清算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采取非正常手段“悄悄”撤离,只留下厂房、设备和拖欠的工资债务,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走访了韩资企业较为集中的青岛、烟台等地,了解这些韩资企业“不辞而别”的真相。
韩企“半夜逃逸”加剧
对于韩资企业以非正常手段撤离还有个说法叫“半夜逃逸”。实际上,此种现象在山东及其他一些地区一直存在,只不过近一段时期有所加剧。韩国进出口银行今年2月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调查》中称,在过去5年中,青岛地区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段撤离当地,其中近半数撤离的时间集中在去年。
韩方公布的这一数据是否属实?接受采访的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青岛代表处下设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课长李炳直介绍说,青岛从2000年到2007年间,采取非正常手段撤离的韩资企业有206家,平均每年25家,其中2007年最多,为80多家。山东省外经贸部门提供的数据也大致相同,青岛市2003年以来共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段撤离,烟台市2007年有3家,但近几年来的总体数据并不掌握。
在青岛市韩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城阳区城阳街道前田社区,今年春节刚过就走了4家工艺品企业,而去年年底已经有4家企业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离开当地。前田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志诚介绍说,社区近年来“逃逸”的企业数量在增加,前几年每年最多两家,但今年春节刚过就走了4家,“逃逸”的主要是制帽、皮革、工艺品等类型的企业。
在距离前田社区往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记者发现一家名为“摩登工艺品厂”的韩资企业,工厂大门紧闭,门上挂着厂房出租的横幅,院内胡乱堆积着一些原料。据当地人介绍,今年春节后,韩国老板突然消失,企业陷入瘫痪,60多位工人的工资没了着落。在工厂附近的网吧里,记者找到了曾经在这家工厂打工的黑龙江籍工人刘长友。他告诉记者,韩国老板欠他1000元工资,但厂房所有者最终只发给了他1/3,并告诉所有工人,韩国老板失踪是因为过年回韩国后去世了。刘长友对此说法表示怀疑。他说,过年后老板一直没回来,厂里的设备却卖给了附近别的工厂,工人们知道后聚集在厂里讨要工资,最后房东把所有设备扣留变卖,部分资金用于清算工人工资,但厂房出租人亏了20多万元的租赁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