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不再低成本 中国购买也不应高成本
“中国制造”一向以低成本取胜,但近年这种优势正在削弱。
近5年来,中国的出口价格一直在上涨。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均显示,以美元价 格计算,在2003年前,从中国进口的鞋类、玩具、家具以及纺织品的价格每年下降约3%,但在2003年之后,每年的涨幅达到3%-4%。”导致“中国制造”涨价的因素有多种: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是原因。
数据显示,自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上升15%,如今即将突破7∶1大关。从趋势看,“中国制造”涨价的势头已难以更改,中国的出口企业今后将长期面对成本上升问题——这已引起了出口企业的普遍忧虑。不过,从决策层来看,目光不能只盯着出口部门,“中国制造”的麻烦无法回避,除了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之外,还应该关注另一个角度——用“中国购买”来弥补损失。所谓“中国购买”指的就是中国从国际市场购买大宗商品如能源、矿产等。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多发挥人民币升值的作用,利用走强的货币从国际市场购买更多的商品、技术、初级产品。但在现有的货币政策之下,人民币还不敢大幅升值,升值的优势还发挥不出来。正如有些老百姓所言:我们感受到了美元贬值下的通胀压力,却没有享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率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实在很有必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