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纺织人看好不看多
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纺织行业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面对纺织行业当前的形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使纺织工业由量的扩张转到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道路上来,成为这些行业资深人士和优秀企业家代表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1亿纱锭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但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必然对行业下一步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棉集团董事长孙应安如是说。
当前棉纺织行业的现状或许可以为孙应安的忧虑提供一些注解。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棉纺行业的产能规模已达到1亿纱锭,棉纱的年产量提前达到行业规划的2010年的数字。
扩张速度快,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具有发展棉纺织行业的肥沃土壤,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矛盾,影响了行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是棉花供需矛盾突出,棉价升高,企业效益下降。其次,在产能迅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并不景气,中低档产品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有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以上,全行业60%以上企业的利润率在3%以下。面对这一现状,甚至有人惊呼:棉纺织行业的“拐点”到来了。
棉纺织行业并不是一个特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认为,当前丝绸行业的产能也已过剩,尤其是低档次产品的比例过大,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丝绸行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现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提倡节能降耗,我们应该积极响应,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低价的倾销,这与卖原料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应该坚决杜绝。”卢克松建议行业应重视这个问题,防止重蹈恶性竞争的覆辙。
1/3和2/3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清三和纺织公司董事长宛秋生认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原材料涨价、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减利因素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利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和公司是一个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属于较强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形势就更不乐观了。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占全行业68.52%的企业,从业人数占全行业的64.89%,实现利润总额只有111.9亿元,只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81%,平均利润率只有0.73%。这其中亏损企业有7339户,亏损额11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