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杨汛桥 打造中国经编产业城
两年内,杨汛桥镇将矗立起一座规划占地52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集研发、展示、生产、交易、物流、商务办公与商业金融于一体的中国经编产业城。浙江绍兴杨汛桥镇党委书记、镇长许志炎在中国经编产业城的规划以及运营模式论证会上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两年内,杨汛桥镇将矗立起一座规划占地52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集研发、展示、生产、交易、物流、商务办公与商业金融于一体的中国经编产业城。产业城内将建成35万平方米的生产区,新培育形成40多家年产值达3000~5000万元以上的经编家纺类规模企业;建成30多万平方米的商务办公区,吸引本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经编家纺类的外贸企业、中小企业总部入驻。”
这是浙江绍兴杨汛桥镇党委书记、镇长许志炎在中国经编产业城的规划以及运营模式论证会上传达出的信息。
创新运营模式
杨汛桥镇副镇长丁伟林透露,根据杨汛桥经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情况,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将创新经编产业城的运营模式。经编、家纺产业是杨汛桥纺织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产业。中国经编产业城将采取集贸式工业品市场模式,即商贸发展和产业集群互为依托的发展模式,依托经编产业集聚区、周边较完整产业链、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完善研发、品牌建设等环节,量质并举,提升发展。
依托邻近中国轻纺城超大型市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积极参股轻纺城集团,力争使经编产业城的贸易服务成为轻纺城市场重要组织部分。同时,中国经编产业城将采用纺织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为联运的运作模式,完善展示、展销功能,做好产品博览会、交易会;促进中国轻纺城做大做优,经编产业城做精做深,使两者共享资源,相互促进。
中国经编产业城还将采用政府引导协调和市场运作优势互补的营运模式。产业城的运营重在政府主导、形成合力,重在降低成本、优化环境,重在配套延伸、创新发展,政府在综合协调、规划协调、投资建设、市政配套、政策安排、秩序管理上发挥主导作用,矫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不足。在直接经营领域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市场的竞争优势,并通过优势互补,提高中国经编产业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经编生产集聚区,由政府设定产业类型、准入条件、地块面积、项目规划、建设时序、投产时间、配套政策以及进驻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潜力等。厂房建设由企业在政府项目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由入驻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经编商贸服务区,将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统一规划,建设企业总部为主的商贸办公建筑群,完善经编商贸服务职能。对于进驻生产区的企业根据占地面积和规模大小等,采取“1+1”模式要求进驻生产区的企业一定要进驻商贸服务区的企业总部大楼,创新“前店后厂”发展模式,使中国经编产业城成为真正的工贸合一、功能互进的产业城。企业总部大楼等项目建设将采取进驻企业统一融资,由实力较强的企业整体项目代建,分层界定产权。
科学规划建设
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杨汛桥镇将把中国经编产业城区域建成全镇的产品生产示范区、交易集聚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发挥大项目的龙头作用,借此带动全镇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建设上,中国经编产业城遵循创建市场与城镇建设互动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经编产业城分区块用地性质,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同时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建筑体量、色彩和外形,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成为全镇的标志性建筑。
策略上,实施错位经营,扩大优势。生产方面以经编家纺生产为主,配套适量的经编机械装配,同时引导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以面向后加工、高附加值的特定产品为主,如窗帘、床上用品、绣花、提花等室内装饰产品;交易方面与海宁经编市场、许村家纺市场错位经营,经营以薄纱为主的经编面料与制品的专业交易市场。
功能上,采取功能复合和产销结合,融合经编家纺生产、市场销售、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功能。产业链上结合生产与市场销售,并形成集聚的专业市场激发更大的生产规模,生产的扩大再生产又拓展更广的市场。空间上分离生产区与办公区,生产区专注于生产,管理人员在商务办公区实施现代化办公,实现各功能的集约高效;在经编产业城的生产区,在保证发挥最佳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分割地块,从而吸引尽可能多的企业进驻,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
服务上,采取整合资源,互帮互助的方式。做好长效的物流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打造一流的会议商务中心。同时,组建研发中心,服务小企业,弥补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上技术力量的不足,并促进企业采取互助竞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