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长三角工业经济的新支撑腿
有我国“经济增长级和发动机”之称的长三角地区,在传统制造业之外,找到了工业经济的另一条支撑腿。统计显示,目前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为特点的信息产业已发展为苏浙沪两省一市新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日前结束的上海信息产业博览会上获悉,2007年上海信息产业规模达到了7417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秘书长周卫东介绍说,2007年上海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165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8%。信息产品的出口额则达到了53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37%。
不仅是上海,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加快,江浙两省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在迅速增加。拥有大量台资、日资电子企业的江苏省,信息产业的规模甚至超越了上海,2007年其信息产业销售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万亿元,占到了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20%以上。2007年浙江省的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也达到了4573万元,其总量规模位居全省各行业前三位,出口总量也已跃居全省前2位。
从上海信息产业博览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以纺织、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制造”的龙头。不过,近年来由于受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的倒逼,这一区域通过产业升级,已经和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一道成长为我国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世界IT制造业的一大重点投资地区。
经常来往于长三角地区的人们会发现,目前从上海到昆山,再到苏州,已然形成了一条科技走廊,这里囊括了从芯片到外壳的所有计算机零部件生产。并且该区域内的电子企业,产品档次、技术含量都相当高。
以家庭工业、板块经济闻名于世的浙江也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打造“数字浙江”的目标,几年来,这片以低端制造业起家的土地上成长起了阿里巴巴、UT斯达康等一大批高新电子企业。
同时,随着区域内信息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苏浙沪三地如何在信息化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这一议题也被提上日程。
苏浙沪两省一市共同签署的《长三角区域合作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中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左右。《规划》还明确提出长三角两省一市间要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相互支持的区域信息产业,使得区域内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等领域产业具备国际领先优势,一批企业品牌形成国际知名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三角以信息产业为主导进行超前的产业转化,对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