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奢侈品牌风行ChinaChic
这让记者想起了几年前Gucci总裁宣称中国不可能出现奢侈品时,他欧洲的同行们所作的评论:“不是中国不能生产与欧洲同等品质的产品,而是因为奢侈品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有一天西方人开始认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了,奢侈品格局的涵义就会开始发生变化。”
财富复兴时尚 “Sino”正当时
《金融时报》旗下奢侈品杂志《How To Spend It》中的主打报道“Sino The Times”,为西方奢侈品界的“新中式风格”选择了一个简练的称谓,记者更愿意将它理解为“Sino”正当时。
其实,西方世界对“中国风”的集体痴迷,2008年并不是“第一浪”,而只能说是“新一轮”。真正的“第一浪”出现在17世纪,那时欧洲人对“中国风”商品的痴迷程度,不亚于现今中国人对巴黎时装、瑞士名表的追捧。西方设计师们第一次尝试从东方的花朵、竹子、孔雀、窗子格等图案上寻找灵感,甚至因此创造出“Chinoiserie”这个单词,用来形容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国风”。
“正如中国以及整个东方在经济和文化上重放光彩一样,‘新中国风’的盛行也是不可避免的。”巴黎纺织面料设计师Anne Gelbard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她今年设计的面料中,将“中国风”与“流行风”混搭的印花织物加入了金、银和青铜等金属薄片,这一设计在Dior、Ungaro、Lacroix、LV、Chanel等品牌的女装秀中都大放异彩。“‘中国风’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影响,还是来自另一种文化的吸引,在作品中运用这些图案使我意识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但在运用中国风的同时,设计师们仍然会想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找到平衡,因此会对中式风格重新使用,使其在手法和色彩上都体现21世纪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新中国风’。”
不只服装、珠宝类奢侈品,“新中国风”之盛已在奢侈品领域迅速蔓延,甚至被《金融时报》评论为“中国财富复兴中国时尚”。这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汽车中的极品劳斯莱斯——很久未曾改变色版的劳斯莱斯公司在它的4.4万种可选择漆面中,花了几个月时间特别调制并增加了一种特殊的蓝色,是因为该公司在接受的订单中发现中国客人喜欢这种颜色。
纽约著名室内与家具设计师Jonathan Adler也在今年试图给作品贴上“新中国风”的标签:从抛光的镍制或黄铜制竹节灯、镜子,孔雀羽毛织锦窗帘,到频繁出现在家具上的佛头、孔雀和竹子,奉行极简主义的Jonathan说:“在作品中加入一点这样的元素是对极简主义的挑战。”
有人说,“新中国风”的盛行是由文化吸引决定的,但记者更加乐于相信,这种盛行是由数字决定的。这些数字包括:“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将在2009年增至120亿美元”、“中国消费品零售额每年大约以14%的速度增长,2007年达到11800亿美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富豪人数从2006年的14名增至2007年的106名”、“中国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数在亚太地区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
毕竟,中国顾客是靠他们的购买力,影响了全球的时尚和品位,尤其是奢侈品市场。
TIPS
奢侈品牌“哈中”榜
Celine:法国人一贯以高雅自居,Celine更是法国时装界中以高贵欧洲形象著称的品牌。但在“中国元素”的冲击下,Celine推出了以梅、兰、竹、菊为创意的插图手袋系列。
Christian Dior:Dior设计师John Galliano在亚洲旅行后推出了一系列服装,将自己对东方风格的理解加入其中,特别是将紫禁城常用的朱红色运用在不同材质上,性感又华丽。最新一季的Dior手袋上也运用了充满中国特色的鲜花图案。
D&G:两个意大利男人似乎更喜欢纽约街头风格,对波希米亚也甚为偏爱。但中国风吹得太劲,不在服装中加入点中国元素,似乎有些落伍之嫌。于是,D&G的衣服上也有了刺绣。
Fendi:引外国人注意的中国元素不外乎那么几个,中国结可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Fendi装饰手袋上的包柄就挂着两个经过改良的红色中国结挂饰,给它原本有些单调的图案增添了些许新鲜味道。
Prada:Prada推出中国风格盘扣印花的手袋,印证了其设计师Miuccia Prada的一个观点:中国文化是最让西方人感兴趣的异国风情。
Stella McCartney:这个时尚界的宠儿,脱离Chloe后推出自己的品牌,同样大受欢迎。这个很有个性的女设计师,居然也喜欢“中国元素”。她设计出加长版的红色中国结钥匙扣,加上长长的红色流苏,看起来有点像中国女孩的麻花辫。
Versace:谁也没想到一贯嚣张性感的Versace也会刮“中国风”。这个来自意大利的顶级时装品牌,将中国旗袍改装成了性感逼人的派对时装。
Kenzo:高田贤三本来就是东方人,虽然以往他很少直接把“东方元素”放进服装里,但在“中国风”的影响下,Kenzo黑色天鹅绒的面料上也刺上了抢眼的中华民族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