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出口退税政策还调吗?
2006年以来,财政部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积极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工具对出口贸易进行调整。几翻调整对2007年的出口贸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年出口增长下降到25.7%,比2006年下降了近1.48个百分点。那么,2008年的出口退税政策还有必要调整吗?如果有必要调整的话,将会做何调整?
今年的外贸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弱国际市场需求。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挫和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回落态势。在美国,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中,固定资产投资仅贡献了0.1%。未来美国经济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IMF预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9%,比之前的预测下调了0.9个百分点。美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经济增速放缓将直接导致中国出口萎缩。据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按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出口增速,2008年将下降至15%。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水平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9.3%。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现,尤其是国内电子、纺织、机械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低利润行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成本压力不断加大。2007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未来相关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在需求、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会继续上涨,我国外贸出口依然面临着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同时,2007年的六次加息和2008年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此外,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也在快速上升,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2%,受油价上涨和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2007年大多数航线的海运费单价已经上涨了50%以上。2008年这些成本仍将不断加大,出口利润将不断压缩。
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将导致今年的出口增速继续回落。据海关总署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将在15%左右,为过去20年来的第二个低点,比2007年回落近10个百分点,仅次于1996、1998、1999、2001这四年的历史低点。
当前政策宜“总体稳定、结构调整”
2008年外贸发展的形势目前还不甚明朗,但是影响外贸出口的负面因素较多。在此情况下,今年应该积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加强对进出口情况的跟踪分析。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和把握外贸出口的动态情况,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尤其要重点加强对能源、化工、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和纺织服装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情况的跟踪研究。
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频繁,从2004年至今,国家已先后15次调整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水平已降至10%左右,继续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大。为此,在2008年外贸出口形势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不宜急于再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控力度,建议继续观察政策效果,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这样也有利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预期,避免因频繁调整造成企业无所适从,进而影响政策的社会公信度和政府信用。
适时理顺退税率结构。出口退税率经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整,退税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一些上游产品出口退税率高而下游产品出口退税率低等不合理问题。建议今年适时微调出口退税率,理顺退税率结构。
研究扩大进口的措施。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5.7%,进口增长20.8%,进口低于出口近5个百分点。从进出口平衡的角度考虑,我国在进一步扩大进口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应该在这方面继续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研究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问题。加工贸易当前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头,也是贸易顺差过大的主要源头。到2007年底,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已达50.7%,形成顺差2492.6亿美元,占总顺差2622亿美元的95%。加工贸易政策中由于没有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又享受最大的税收优惠,使加工贸易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很大的发展。近两年来,虽然受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联动的影响,其所占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占出口的“半壁江山”,给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应该继续研究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