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五)调控所涉传统产品出口不降反增,有色金属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2007年4月、6月和7月,国家在前期对出口采取紧缩性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分别取消了热轧卷材、非合金铝制条杆等636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冷轧板等76项钢铁产品以及服装、鞋帽、箱包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将塑料制品、纺织纱线、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然而,因国家前期调控对抑制贸易顺差的效果并不突出,企业普遍对出口政策进一步收紧存在预期,由此加快出口脚步,导致部分国外需求较大、国内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不降反增。2007年前11个月,本年度出口退税调整所涉及的产品累计实现出口额1086.4亿美元,增长25.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也比同期口岸出口平均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调税主要涉及的大类产品中,服装出口366.1亿美元,增长15.2%,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旅行用品及箱包27.2亿美元,增长22.6%,增速提高7.6个百分点。纺织品、家具、鞋类、手工具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增速也均保持在10%以上。
同时,钢材、铝及铝材等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调。其中,钢材出口925万吨,增长25.3%,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55.6万吨,增长31.3%,增速回落75.3个百分点。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则出口23.5万吨,由去年同期增长46.2%逆转为下降25.1%。此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1735.1亿美元和858.6亿美元,增长24.4%和13%。
(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增势强劲,机电产品进口较为平稳
在国内需求转旺以及国际市场原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推动下,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口岸初级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增势较为强劲,部分产品量价齐增且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进口初级形状塑料360.1万吨,金额72.1亿美元,分别增长11.5%和22.6%,增速提高12和8.3个百分点;进口铜及铜材80.8万吨,金额71.2亿美元,分别增长80.8%和92.1%,增速提高122.4和85.8个百分点;进口纸浆133.6万吨,金额8.9亿美元,增长27.2%和6.5%,增速分别提高5和11.9个百分点。此外,钢材、铁矿砂、废钢的进口量虽然呈现下降,但进口金额均实现2位数级增长。而食用植物油、羊毛及毛条等农产品进口额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同期,由于欧美对华技术管制尚未解禁,国内对于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的政策也未出现重大突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步伐较为平稳。前11个月,上海口岸机电产品进口1099.1亿美元,增长17%,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637.3亿美元,增长22.6%,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2007年全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总体形势的基本预测
根据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口岸对外贸易的基本走势,可以判断,2007年上海口岸外贸规模跃升至5000亿美元量级已成定局,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在5200亿美元左右,增幅在21—22%之间,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稳定在1/4左右,继续保持全国进出口第一大口岸地位。其中,全年上海口岸出口总额预计约3270亿美元,增幅接近23%;进口总额预计约1930亿美元,增幅近19%。
同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势头明显收敛,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在上海口岸得以初步显现。预计口岸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在134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3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回落约12个百分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