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成本高西部配套不足 纺企西迁徘徊不前
在中西部优惠政策吸引下,是否从东南沿海战略转移,沿海纺织企业在去留之间徘徊。
商务部、海关总署《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已经在去年8月23日正式生效。对从事加工贸易的纺织企业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切中他们要害的一次政策调整。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六省调研显示,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纺织企业生存艰难。
在加工贸易中心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很多纺织企业不得不面临两个痛苦的选择——关门或者转移。
“到中西部地区固然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配套和产品运输的限制。”纺织资源网主编、纺织行业分析师李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咨询部部长茅蔚晔表示,中西部吸引产业转移还需国家政策支持,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借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整合。
据李军预测,整个迁移过程可能需要5年的时间,这期间预计将淘汰掉1/5的企业。
冒险转移工厂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已经开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和环渤海地区。但近几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招工不足的情况。另外,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国家把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而处于中西部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将首先承接这种产业转移。
帅得龙服饰公司是率先从浙江转移到四川万州的公司之一。万州虽是西南地区的纺织业基地,但长期工艺落后、技改不足,无法与现代服装业有效配套。
来自温州的董事长王晓春颇为无奈地表示,自万州购买的缝纫线,看起来明显粗细不均,不仅容易断头,用手一搓还会起毛。因此,公司生产休闲裤需要的面料、辅料、拉链,甚至电动缝纫机专用线等,被迫全部从温州购买,这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成本。
虽然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商成本上升已是必然趋势,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宁愿选择留守。事实上,工厂的实际搬迁并非仅仅是经济成本的简单比较。很多沿海企业表示,在成本之外,企业搬迁还将受制于一个重要的因素——产业配套。
东莞洋洋服饰公司的王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日常的生产运作一般需要涉及1-5个不同的配套产品或者工序。在珠三角,加工业生产链条较长,和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这些完整的产业配套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