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外迁真相:“三缺四涨”日趋严重 低端外资快速撤离
缺工,缺电,缺地!油价涨,原料涨,工资涨!在跨入“高成本时代”的东南沿海地区,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的部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加快了转移的步伐。然而,不少外资并没有流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而是流向了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专家提醒,加工贸易直接流向国外将造成国内东西部产业内循环的“断链”,当下既要谨防产业“转移”变“外移”,又要防止东资西进异化成“东污西进”。国家应从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
“三缺”“四涨”迫使低端外资从东部撤离
不断推高的商务成本,日益突出的资源能源紧缺,以及环保门槛的提高,使得当下东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春节过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再现“民工荒”。随着中西部劳务输出省份本地工业的发展,不少外出务工者留在当地就业,使广东、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招工难”。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江苏传统的劳务输出地宿迁市,春节后招工的平均薪酬增加了近10%。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表示,由于招工难,节后市场的工资价位比年前普遍上涨了200至400元/月。
在缺工、缺地、缺电“三缺”,以及原材料价格、油价、工薪、租金“四涨”等一系列压力下,东部企业转型、转移已成必然趋势。除了一批工艺水平落后、生产粗放的本地小企业外,一些早期进入中国、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优惠盈利生存的低端外资企业,也都面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命运。
另一方面,东部的环境承载力也趋于饱和,加上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让污染企业无地容身。江苏省溧阳市绸缪精细化工集中区村民陈小保说:“在化工厂打工的大都来自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本地人宁肯去外地打工都不愿意在家门口上班,怕中毒。”几位在风雨中等候了记者半个多小时的村民说,我们只希望化工厂停产,我们不要补偿。
警惕“转移”成“外移”
“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就是东部地区的产业没有像预想中的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说,这从全球价值链来看有其合理性,但从国内产业链来看,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希望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形成国内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循环,消弭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但是东部地区产业向国外的直接外流现象应该引起关注。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从其整体布局出发,必然不断把产业投向商务成本最低、出口便利的国家。江苏省昆山台资协会会长李宽信说,今年以来面对两税合一、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合同法实施等一系列政策变化,已经有不少台商为规避投资风险,到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考察甚至建厂。数据显示,越南已成为继大陆之后台商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到2005年台商对越南累计投资接近80亿美元,居越南境外投资第一位。
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登辉三年前就到越南投资。他说:“目前在越南投资的利润率约是大陆的2.5倍,今年集团增加投资5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投向大陆,4500万投向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