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纺企经历难熬的“越冬”期
“总体来看,目前是绍兴纺织品出口价格增幅较明显时期,但不足以消解成本上升影响。”绍兴海关官员沈克垒说,从去年进出口情况看,通胀给纺织业带来的影响,要小于因铜、铁、铝等涨价给机电等行业带来的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贷款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一起加压,终致纺织行业不堪重负。
薪酬普涨:纺企面临的又一道坎
用工成本上升,是通胀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又一道坎。
“企业配有4人一间的员工宿舍,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24小时热水供应,员工工资在同类企业中也属偏高,但即便这样,仍难以保证招到高素质员工。”一家织造企业负责人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还要上升一大截,企业负担很重,还有很多员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怕受束缚,用工稳定性差。
该问题同样困扰绍兴地区其他行业。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张浩说,以绍兴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例,“开市”几天来,日平均招收工人400-500人,“其中,一半以上不愿签劳动合同。”
“捆绑缴纳五大保险金,企业每月因此要给每位员工多支付160元左右,员工自己掏腰包近百元。眼下的难题是,有部分外地农民工,还对五大保险不感兴趣,听说工资里要扣近百元的保险金,更是摇摇头不干。”一绍兴企业的招聘人员说。
“打工嘛,就是跑来跑去,哪里钱多就到哪里,签了合同就不自由了,而且,老板交保险,钱又不在我口袋里。”一王姓打工者称。
据悉,部分农民工认为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好,但要等到退休后才能拿钱,且有不少前置条件,故对养老保险兴趣不大;有的听说要签劳动合同立马不干了,怕受束缚。
在绍兴市经贸委调查问卷中,招用工难已成为影响绍兴市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很多企业用工数量都在几千人规模,一些企业由于招不到人不得不缩减产能,个别企业每年员工流动比例达到了30%—40%,直接造成生产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解决‘人’的问题,对于推动绍兴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变得更为紧迫。我市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上还需更多投入。”绍兴市经贸委综合处一位负责人说。
与劳动力紧缺互为印证的是,还有打工者对月薪的期望值也增加了。接受调查的9位曾在绍兴的打工者,他们对今年月薪的期望值,比去年提高了200元—500元。
解围之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长此以往,绍兴工业很可能进入新陈代谢缓慢的“冬眠”阶段,即增速缓慢的发展阶段: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张,进一步导致包括科研、人才、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减少,从而导致“越冬”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绍兴市经贸委副主任商城飞认为,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加大结构转型和科技提升力度,做深做强产业仍是唯一出路。“在这一轮冲击波下,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但这也是正常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已经感觉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不再只是政府提倡的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