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引领竹纤维终端市场
竹以其谦虚谨慎的品格、坚韧不屈的气节,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被人格化,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被赋予诸如高尚气节、坚贞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等儒家精神,成为中国儒家文化基本精神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竹之“雅”
世人尤其是文人爱竹、慕竹、种竹,以竹为友。他们住在竹林、竹园里,或以竹自喻品质气节,或以竹讽喻他人事理,或以竹抒情言志。宋朝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清朝书画家郑板桥以竹抒情言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之“情”
竹字,是图画文字,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两“个”不分离,象征团结,象征爱情坚贞、夫妻幸福,特别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为吉祥之物使用,如用竹棍挑开新娘盖头、抬竹轿、送竹扇等等。描写爱情也常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词。李白《长干行》诗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刘禹锡《潇湘神》中“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还有湘妃竹的传说,更让斑竹成为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终端产品设计:情侣衫,印斑竹的钱夹、饰物,还有新婚床上用品、情人节的饰物等。
竹之“礼”
儒家之礼,孝义为重。相传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孟宗是有名的孝子,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冬天,孟母生病在床上,偶然提到了想吃竹笋做的汤,孟宗就背了锄头,到竹园找竹笋。可是冰天雪地,根本没有竹笋的影子,孟宗急得淌下了热泪。这时候,地上的积雪被孟宗的热泪融化了一大片,就在那片积雪被融化了的地面上,露了一个小小的笋尖。这就是冬笋来历的传说。由此,冬笋又名孝笋。长出冬笋的毛竹,也称为孟宗竹。日本从中国引进毛竹也一直称其为孟宗竹。
终端产品设计:送给老人、长辈的内衣、功能性服装、休闲装等,印制竹的图案,体现一种孝道。
竹之“仪”
在自然万物中,竹子以其中空有节、弯而不折、高干森霄、坚韧挺拔的独特的属性,迎合了儒家的“义”理,成了耿直不屈、高风亮节的象征。《孔子家语》曰:“山南之竹,不搏自直,斩而为箭,射而达”。这是儒者教导世人要象竹子一样,为人正直、坚强、有理想。后人将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终端产品设计:中国是礼仪之邦,用竹纤维做旅游T恤衫,印上关帝诗竹的图画,不仅体现其忠义,也能感受中华竹文化的深厚底蕴。2008年借奥运东风,将自主创新的竹纤维连同竹文化一同奉献给各国来宾,让竹纤维走出国门,远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