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亏损 过海韩企水土不服?
据报道,一份对随机挑选的598家在华韩企的结算报告书的分析指出,韩国进出口银行得出的结论是:“51.8%的企业当期净利润出现亏损。”其中,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亏损比率超过了70%,就连业绩比较好的汽车行业的亏损比率也达到了40.3%。
据韩国媒体报道称,在中国成功的企业有多个种类。但是成功企业的销售理念都是一样的,就是名牌销售。大连韩国人协会会长李世铉表示:“认为能以韩国低价产品在中国成功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
对华贸易顺差降低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关税厅近日表示:2007年前11个月,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为17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5%(18亿余美元)。去年每月平均贸易顺差为15亿余美元左右。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减少,是由于对中国进口增长速度大于对中国出口增长速度。
据统计,韩国对中国的顺差规模在2001年创下42亿美元之后,到2005年为止的4年间平均增加了114%,但现在这种增加趋势有所减缓。这是由于对华进口增幅(96亿美元)超过了出口增幅(79亿美元),再加上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薪金等费用有所增长所致。
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郑相垠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尖端化阶段,原本从韩国进口的商品反而正在向韩国出口。从韩国国家经济角度看,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韩企保留技术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天津经营美容刷和人造指甲工厂的SG韩国社长郑治焕,在韩国被称为“变色龙”。郑治焕在1992年进军中国市场初期开办了美容刷工厂。但是看到美容刷的发展有限,他在1997年开始了鞋类生意。认识到劳动密集型的鞋类产业将会饱和的他,在2001年买了台电子弹射机开始了紫外线涂漆产业。紫外线涂漆是用电子弹射器在手机或耳机表面无痕处理的技术,在多个方面被使用。
郑治焕说:“中国是高速发展的国家,所以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不被淘汰。而改变的技巧在于对世界经济潮流与对中国的深刻认识。”
在中国生产输出的韩国企业中,在中国劳动力费用上升等各种不利情况下也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不在少数。1999年在中国大连建立工厂的企业高尔特拥有中高价品牌“高尔特”和高价品牌“帕克吾德”。因为研究开发中心在韩国,所以也不必担心技术外泄。
即便在华的800多家韩国饰品企业陷入了危机。但是霞人饰品,索罗比等流行饰品企业还是具有强大竞争力。因为中国设计不具有竞争力。索罗斯社长允东汉自信地表示:“以文化上的经验为主的设计能力,中国在短期内是无法超过我们的。”
青岛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的最新消息称,青岛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韩国技术交流专业委员会即将正式成立。据悉,目前韩国美容美发企业在青岛已经发展到100余家,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大有抢滩青岛之势。业内人士表示,韩国企业目前已经将青岛作为其发展基地,他们将从这里启航开拓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