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出路在哪里?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中国棉纺织企业景气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内部成本上升和外部环境压力之下,纺织行业转型意愿增强,为所有制造业之首,49.2%的企业希望转投其他行业。
作为中国出口加工贸易的领头羊,中国的棉纺织业似乎还处于隆冬期。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新高,上周更是上升到7.0137,直逼7.0大关,以出口为主导的棉纺织行业一次次经历着汇改的的考验,汇率的不断攀升频频触及业内人士的心理底线,然而人民币升值已成为既定事实,棉纺织企业如果再不认清形势,只坐山观望,恐怕会给这一出口创收行业带来更刺骨的寒流。
事实上,棉纺织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也经受了一次“洗礼”。在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内市场的封闭使得这一行业在国内占据着几乎全部份额,而当国外品牌不断卷入,要求分一杯羹时,我们却显得有些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所幸国家的扶持和出口导向性政策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现在“出口导向型”这条路上的苦难重重,棉纺织企业该走向何方?
目前在纺织行业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将企业资金转投房地产、股票、基金等其他行业,“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也是转嫁企业经营风险的最佳手段,然而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什么?一个企业如果80%的自有资金都作为副业投资于其他领域,那么企业在行业内的立足点在哪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从何谈起?从本质上看,我们真正要关注的还是纺织产业本身该如何发展,如何走出困境。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节能减排的企业责任、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一个个现实问题萦绕在每一个纺织人心头挥散不去。今天,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强调,当前中国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这意味着希冀国内原材料价格下降已不可能,而对原材料倚重过大的纺织行业似乎更逃避不了这样的现实。国外经济不景气和国内价格上涨的双重夹击,使得纺织行业面临重重考验。而另一个实际状况是,今年一到二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九点七,这是自2002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据预测,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将放缓。企业希望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但却导致出口数量急剧下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要竞争手段——低价策略的弊端充分暴露。
看来中国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注定会来临,纺织业内的重组也是大势所趋。生产低端产品的作坊式企业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能否站稳脚跟,关键是要做大做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终究不会走得长远。行业内应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摆在第一位,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亦或将出口方向从低迷的欧美市场转向亚非市场,寻找企业发展新的“乐土”。这些方式都是有利于扭转纺织行业本身的生存环境的,转投行业只是暂时规避风险,绝不会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