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承接沿海鞋业产业转移
时间:3月11日到3月15日崇州市委书记范毅带着崇州的招商团,在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各大城市高密度高强度地穿梭。5天时间,单边行程3000多公里,接触数百家企业。14日,他们进入温州,举行“2008成都·崇州制鞋产业推介会”,惊动整个温州城,会场一下子来了200多家制鞋企业负责人,包括温州制鞋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巨一集团,当场签约10家,许多鞋厂老板纷纷表示要组团到崇州考察。
接着,直接负责招商的崇州市长助理何雨继续南下考察福建泉州、莆田和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
时间:3月20日范毅参加成都大洋创新制鞋产业孵化园奠基仪式,这个孵化园是专门为中小制鞋企业而建立的,筹备期间就吸引100多家制鞋及配套企业。此时,崇州整个制鞋企业规模达到300多家,而在去年年底,这个数字是218家。
谋动一次东南沿海之行
崇州从招商到选商
崇州此次大规模“主动出击”,缘于范毅与温州制鞋企业老板的一次交流。他们告诉范毅,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广东不少制鞋企业关闭或转型。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广东大约有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或主动歇业或倒闭或外迁。除了制鞋业,遭遇困境的还有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范毅敏锐地察觉,“这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必须主动出击”。
外迁与承接,中国制造业的“东移西进”,在2008年明显加速。
承接产业转移,成都与东南沿海城市,因“一双鞋”联接得更加紧密。
“为了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决定在3月5日以前把所有大型会议全部开完。”春节过后,范毅感到强烈的紧迫感,沿海制鞋企业不断关闭的消息传来,他已明显感到“东鞋西移”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
制鞋业是成都市规划的九大产业集群之一。在范毅看来,崇州在承担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生产基地”功能之后,必须“眼睛朝外”,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主动承接沿海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2005年就具体从事招商工作的何雨,也明显感受到“东鞋西移”的加速。“以前,即使是一家很小很小的企业,我们主动上门磨破了嘴皮还是请不动。而现在,我们不是招商,是选商。”变化的主因还是整个制鞋业对成都的信心。“在东莞,我遇到一名来自西班牙的著名鞋类采购商,他非常热情地跑过来对我们说:中国的制鞋业以后就在成都!”
大势所趋,勤练内功做好服务,不怕“鞋”不来。但要“选”,也要走出去才能“选”到又好又快发展的项目。
按范毅的计划,崇州的主动出击,将“参加成都市今年在东部沿海举办的3—4次重大招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