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外迁?关停?珠三角承受产业升级“阵痛”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珠三角企业大规模倒闭、外迁的舆论就甚嚣尘上。甚至有媒体报道称,珠三角港资企业今年内将倒闭六七千家。对此,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这些说法大都依据模糊的“理论推断”,并无有力的数据支撑。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珠三角产业升级中的“阵痛”,越来越显现在人们眼前。
转移,还是转型?
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去年,珠三角的外迁企业主要为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料(13585,-25.00,-0.18%,吧)等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其中90%以上是港台企业,涉及的产品销售额为12.14亿元,约1.3万名员工。
尽管大规模外迁并非事实,但转型和迁移的压力却是现实存在的:一方面,出口退税调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另一方面,转型中的珠三角对消防、环保、用工规范的要求日益严格。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使大量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企业面临着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关停或迁移的“生死抉择”:
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秘书长黄春明分析,2007年制鞋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0%。
土地资源紧张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以东莞为例,目前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40万亩,按照目前每年消耗3万亩的速度,十几年内就将耗尽。
工资的上涨让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大量企业面临危机。今年广东省再次调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2.9%。珠三角部分行业普通工人月工资已达2000多元。即便如此,招工难仍然困扰着不少企业。
环保风暴、安全风暴迫中小企业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