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棉纺市场的不利因素及企业应对策略
针对各种不利因素,棉纺织企业采取的措施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有生产实力且资金雄厚的纺织企业开始扩张产能,逐渐由单纯的坯布、面料生产向面料贸易、服装产业延伸;因生产常规品种而利润微薄的企业,也被迫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二、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如竹纤维、麻棉、苎麻,莫旦尔、天丝等,但都受到短纤或原料供应不充足的限制,如上海纺织面料行业开发环保面料、新型纤维面料(竹纤维、有机棉)的企业较多,目前出口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形势较好,主要用于服装、帽子、家纺面料。
三、内陆地区的棉纺的精力则主要集中在:(1)减少气流纺及低支纱的产量,转而用精梳纱的配棉纺高支普梳纱,如用纺JC40S纱的配棉纺C60S,用JC50S纱的配棉纺C80S,用JC60S纱的配棉纺C100S等等,另外就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2)尽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一切可能的节省的开支,如到偏远地区招工,自购或投资热电厂以及计划到越南、柬铺寨等国家搞劳动力输入,对车肚棉、精梳落棉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四、更多的棉纺厂和外贸公司已走出了过去靠“跑量”取胜的惯性思维,对新开支产品、高档高科技含量的服装提价已成为比较实际的手段,而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加速了棉纺织厂、服装企业提价减量的步伐。对大部分企业而言2008年对欧盟、美国等的出口都很谨慎,1月份出口总量和对欧盟出口都和上年差不多。他们不会因为数量放开了就彻底放开手脚,毕竟有很多细账要算。
五、纺织服装企业的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纤的进口比重达20%,主要纺织设备的进口比重接近60%,原料和设备折旧合计占总成本的85%以上。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使纺织服装企业的进口成本大幅降低。部分企业试图加大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比例,尽量实现“以夷制夷”。
六、江浙粤等地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加大了海外扩并的速度,尽量降低出口和成本上升的风险,利用人民币加速升值为企业的海外拓展带来正面影响。如雅戈尔去年11月便以1.2亿美元与美国Kellwood Company及其全资子公司Kellwood Asia Limited签订三方《股权购买协议》,创下中国服装界最大一笔海外收购,预计每年为雅戈尔(22.52,-0.27,-1.18%,吧)增加3.6亿美元销售收入,产生1200万美元净利润。国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人民币加速升值带来的一定程度上的行业替代完全可以接受。
七、相当部分棉纺厂的技改或新上项目停下来或减缓进度,国家货币政策偏紧和企业对纺织前景的判断不明是主要原因,而国家政策,特别是在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没有明确说法,使本就处于薄利或稍现亏损的企业更加小心谨慎,近日有传言,国家2008年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再度下调4%(调为7%),不仅棉纺厂成了“惊弓之鸟”,服装企业也坐卧不安,毕竟服装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比重占到65%以上,部分厂家表示,面对当肖形势,一方面加大新产品,特别是老产品上加大技术含量,以期提高价格,应对人民币升值等;另一方面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和劳动人员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