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加速 出口纺织企业前景堪忧
继前日破7.04、7.03后,3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上涨了122点,在7.0130,再创汇改新高,并进一步逼近7.00的重要整数价位。一时间,“破七”的说法开始在坊间流传,而此时距2006年5月“破八”不足两年。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人民币加速升值究竟会对棉花市场利多?还是利空?
今年人民币预计升值10%—12%
早在2007年末,众多投资机构就预计2008年人民币汇率将升值8%—10%,而2008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1.66%,1.12%,鉴于2008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升值表现,相关机构已经调整了2008年人民币年度升值预期,上调至10%—12%。若按照12%测算,到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在6.5220左右。
2008年3月份,人民币单月升值幅度已达到1.31%,截至3月27日,人民币自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5.64%,2008年前三个月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4.15%,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涨幅。
加速升值的两面性
笔者分析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从两方面对棉花市场产生影响:
一、根据外棉进口折港口提货价计算方法,人民币升值客观上降低了外棉进口成本。
进口棉价越高,因汇率升值所降低的进口成本也相应越多。使用6.5的汇率要比使用7.3汇率降低进口成本1000—2000元/吨左右。进口棉在74美分/磅(CIF价格)在汇率为7.3时,折港口提货价为14227元/吨,而在汇率为6.5时,折港口提货价仅为13214元/吨,进口棉成本降低了1014元/吨;进口棉价格在80美分/磅和100美分/磅时,进口棉成本分别降低了1594元/吨、1993元/吨。从外棉进口成本看,人民币加速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
由于进口外棉需要折算成港口提货价,在外棉价格大幅上涨时候,汇率对棉价产生缓冲作用,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对国际棉价波动有“降压、稳压”作用。
但同时需要注意到,由于2008年滑准税新政中加入“从量征税”概念,在汇率发生变动时,从量征税的临界点也发生移动,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当汇率为6.5时,从量征税的临界点将由年初的70.15美分/磅上升至79.53美分/磅。若国际棉价出现大幅上涨,中高等级棉对比中低等级棉在进口征税方面仍有政策倾斜。
二、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下游纺织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影响棉花消费。
由于人民币加速升值,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对升值幅度难把握,可能导致订单流失或换汇成本增加,效益不断下滑问题。另外,升值也导致出口型企业损失增加、利润被“吞噬”等问题。
人民币年升值幅度较小时,纺织出口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抵消一部分升值带来的损失,企业效益虽有下滑,但仍能在微利状态下勉强生存。根据第一纺织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3.35%和6.90%,服装出口价格分别提升了10.57%、10.16%,纺织品出口价格分别微涨了1.50%和1.80%。由于议价能力不同,服装出口企业生存情况明显好于纺织品出口企业。
而当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幅度加大时,出口企业虽也可通过提价抵消损失,但对升值幅度很难把握,议价空间也有限,部分企业就很难继续保持微利生存状态。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的测算,出口企业对纺织品服装的年综合提价幅度约在7.18%左右,其中服装出口提价幅度在10%左右,纺织品年提价幅度在2%左右。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纺织品服装综合提价幅度的临界点,由于不能完全消化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将日渐沉重,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或者被迫转行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由于出口受阻导致的大量纺织产品无法消化、出口转内销等问题,必将加重国内纺织品的结构型过剩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纺织品价格难以提升,库存难以消化,将严重影响棉花的消费。根据抽样调查,2008年2月份国内纱线、坯布库存分别为23天和33天,达到近三年来最高点。国内棉花市场在周边产品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仍“岿然不动”,重要原因正是缺乏需求的“东风”。(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今年人民币预计升值10%—12%
早在2007年末,众多投资机构就预计2008年人民币汇率将升值8%—10%,而2008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1.66%,1.12%,鉴于2008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升值表现,相关机构已经调整了2008年人民币年度升值预期,上调至10%—12%。若按照12%测算,到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在6.5220左右。
2008年3月份,人民币单月升值幅度已达到1.31%,截至3月27日,人民币自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5.64%,2008年前三个月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4.15%,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涨幅。
加速升值的两面性
笔者分析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从两方面对棉花市场产生影响:
一、根据外棉进口折港口提货价计算方法,人民币升值客观上降低了外棉进口成本。
进口棉价越高,因汇率升值所降低的进口成本也相应越多。使用6.5的汇率要比使用7.3汇率降低进口成本1000—2000元/吨左右。进口棉在74美分/磅(CIF价格)在汇率为7.3时,折港口提货价为14227元/吨,而在汇率为6.5时,折港口提货价仅为13214元/吨,进口棉成本降低了1014元/吨;进口棉价格在80美分/磅和100美分/磅时,进口棉成本分别降低了1594元/吨、1993元/吨。从外棉进口成本看,人民币加速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
由于进口外棉需要折算成港口提货价,在外棉价格大幅上涨时候,汇率对棉价产生缓冲作用,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对国际棉价波动有“降压、稳压”作用。
但同时需要注意到,由于2008年滑准税新政中加入“从量征税”概念,在汇率发生变动时,从量征税的临界点也发生移动,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当汇率为6.5时,从量征税的临界点将由年初的70.15美分/磅上升至79.53美分/磅。若国际棉价出现大幅上涨,中高等级棉对比中低等级棉在进口征税方面仍有政策倾斜。
二、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下游纺织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影响棉花消费。
由于人民币加速升值,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对升值幅度难把握,可能导致订单流失或换汇成本增加,效益不断下滑问题。另外,升值也导致出口型企业损失增加、利润被“吞噬”等问题。
人民币年升值幅度较小时,纺织出口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抵消一部分升值带来的损失,企业效益虽有下滑,但仍能在微利状态下勉强生存。根据第一纺织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3.35%和6.90%,服装出口价格分别提升了10.57%、10.16%,纺织品出口价格分别微涨了1.50%和1.80%。由于议价能力不同,服装出口企业生存情况明显好于纺织品出口企业。
而当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幅度加大时,出口企业虽也可通过提价抵消损失,但对升值幅度很难把握,议价空间也有限,部分企业就很难继续保持微利生存状态。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的测算,出口企业对纺织品服装的年综合提价幅度约在7.18%左右,其中服装出口提价幅度在10%左右,纺织品年提价幅度在2%左右。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纺织品服装综合提价幅度的临界点,由于不能完全消化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将日渐沉重,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或者被迫转行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由于出口受阻导致的大量纺织产品无法消化、出口转内销等问题,必将加重国内纺织品的结构型过剩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纺织品价格难以提升,库存难以消化,将严重影响棉花的消费。根据抽样调查,2008年2月份国内纱线、坯布库存分别为23天和33天,达到近三年来最高点。国内棉花市场在周边产品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仍“岿然不动”,重要原因正是缺乏需求的“东风”。(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