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地毯何以实现市场价值?
遂宁真丝地毯:“软黄金”何以实现市场价值
地毯,古称“地衣”、“氍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国际市场誉为“像锦缎一样光彩夺目的软浮雕”,而高道数的真丝地毯又被称为“软黄金”。如今在遂宁,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面临困境,在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之外,如何让这种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值得我们关注。
走进天上宫福瑞阁工艺坊,发现墙上挂着的真丝地毯成品繁多、品种各异、装裱精致。“但你一定想不到一块小小的真丝地毯就需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来编织吧?”工艺师段大姐指着墙上一尺见方的地毯成品告诉记者,将细细的真丝变成厚厚的地毯,需要的不仅仅是织工们娴熟的技艺,更需要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福瑞阁工艺坊负责人孙鸿介绍说,根据制图的复杂程度,一个娴熟的织工一般每天可打7000余个结,由于丝细工序多,织工们经常要借用放大镜才能完成打结,编织一块2×3英尺500道的地毯因此也需耗时一年半。面积越大,道数越多,耗时就越长,对织工的技术和心理考验要求也就越高。
“一般耗时一年多的毯子我们卖价都是1万多元,实现其市场价值的难度不比织毯低。”孙鸿也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因为编织真丝地毯是纯手工作业,无法采用任何机械作辅助,而且该行业人才缺失严重,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因而其打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局限较大。再加上,福瑞阁地毯的原料都是从外地购进的上等蚕丝,需用天然植物颜料进行染色,高昂的成本让真丝地毯跨入产业化的门槛难度还较大。
据了解,孙鸿和她手下的60余名织工主要靠承接外省同行企业忙不过来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通过在西安、新疆、拉萨等地设立的代销点销售产品,而市场开拓、品牌打造和人才保障仍是他们正在突破的三道坎。
在去年的西博会上,安居有名的旅游产品——竹编工艺品,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一根竹子的竹篾,通过竹编工艺品这个载体,制作成可以赏玩品鉴的艺术品后,成功打入市场,在西博会上实现了12万余元的经济价值。
一根竹子卖了12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再来看看真丝地毯:使用三十余种天然植物颜料染成的上等真丝,通过手工打结万余个,耗时一年多编织一件成品,图案喜人,光彩华丽,质柔耐用,不易虫蚀,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卖价才1万余元。
两种旅游产品产生市场价值的明显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想到这些,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好东西物有所值,真正实现其市场价值。”无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真丝地毯工艺的传承者,孙鸿很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毋庸置疑,近年来遂宁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亟待加强,又特别是旅游产品的打造。光靠景区卖门票就能实现全市旅游经济的突破吗?显然不能!
用孙鸿的话来说,他们企业也一直在筹谋能将自己的特色产品推销出去,也能让来遂宁的游客“满载而归”。目前,遂宁市的真丝地毯在西安、新疆和拉萨三地销售较好,孙鸿也正在通过当地的旅游公司,一方面宣传销售产品,一方面营销遂宁旅游。但是,孙鸿更希望遂宁能将真丝地毯打造成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专利,能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她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帮助真丝地毯多在一些博览会上去“露脸”,让其能在市场的大潮中成为遂宁旅游产品的佼佼者。
不难看出,孙鸿的这些想法不仅表达了一个企业家的衷肠,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地单指真丝地毯,遂宁的所有旅游产品都一样,都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力打造,一起为遂宁旅游的腾飞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