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下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轮到我们了
新西兰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新西兰先驱导报》在4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称中国现在成了新西兰“新的、最好的朋友”。
4月6日,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率领庞大的代表团来到中国,并于7日签署了中新全面自由贸易协定。在不久的将来,中新虽然地理位置上相距万里,但将形成畅通无阻的贸易通道。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订的第一份完全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标志性意义。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产品关税,中国人在2016年以前就可以吃到零关税的、便宜的新西兰牛羊肉。
为什么第一个是新西兰?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吕博分析,新西兰的优势在于农牧业、矿产资源、初级产品等,我国则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
绕开多哈谈判僵局
新西兰和中国均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但不得不绕开WTO单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实属无奈。
自世贸组织成立之初,各成员便就完善该组织的一些问题进行马拉松式的谈判,其中包括贸易争端怎样解决等。因为会谈地点选择了卡塔尔首都多哈,故被称为多哈回合谈判。但从2001年到2005年,漫长的拉锯战终因发达国家不愿意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而被搁浅。随后谈判时断时续,时而露出曙光,时而陷入僵局,终没能修成正果。
在这场马拉松耐力战中,中国商品出口频频遇挫,“纺织品”、“鞋类”等商品时不时被“反倾销”。一些西方国家称中国不具“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的很多“廉价”商品太“廉价”,他们怀疑这样的低价并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受到诸如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来自中国商务部的信息说,2007年全球约1/3反倾销案瞄准了中国产品,自1995年起中国连续成为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最大重灾区。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始绕道前进,开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开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在多哈谈判迟迟得不到推进之时,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将自贸区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并且拟定了详细的计划。美国在2006年贸易政策议程中,将发展自由贸易区列为重点工作,一边继续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一边在2007年完成了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按照美国政府的时间表,2008年美国将与东盟建立自贸区,2013年将与中东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自贸区。
日本早在2004年就构建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与美国、欧盟保持联系的同时,日本立足亚太,提出了“ASEAN+6”(东盟+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计划。
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提出将自由贸易区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构想,并陆续展开相关研究。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提出,中国选择谈判对象的标准是:战略意义突出、经济互补性强、市场规模大或者资源丰富、推动和谐发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