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大多棉花市场为什么普遍低迷?
纵观国内国际的整体棉价态势,似乎棉花分成了明显的三大价格区间,一是以纽期为方向的进口棉,折合人民币滑准税价格几乎均在14400以上;二是以兵团棉为代表的新疆棉,三级以上报价亦是鲜有低于14300的,如果算上所谓的公定亏重,实际的新疆棉价格要在14500以上;三是以山东、河北为代表的内地棉区,送到厂实际结算价格几乎都在14000以下。即使都折算成标准三级比较,价差也要在500元以上。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木木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棉花质量
由于十月的一场大范围的连续阴雨,致使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等棉区的棉花大打折扣,棉花色泽明显低于新疆棉和外棉,在加上诸多的小轧花的加工问题。以致于内地的棉花在色泽和加工上明显输于新疆棉和以美棉为代表的外棉。
二、三丝问题
三丝是内地棉花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内地棉花是散在的农户种植模式,几乎都是人工采摘、编织代包装、庭院晾晒的方式,头发、老化的编织袋等是无法和棉花分开的,虽然一些大型的棉花加工厂雇佣大量的工人用于挑拣三丝,但实际收效很低。
三、资金问题
今年由于国家持续紧缩银根,纺织企业大多数资金吃紧,有的甚至资金严重短缺。多数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用工,开始了向高支纱的转移。而内地棉花主要适用于40支以下,对于50支以上是爱莫能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地棉的消耗。
四、下游市场萧条问题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下游的纺织品市场长期以来持续萧条,市场信心开始丧失,中小规模的企业开始陆续的转、停、关,甚至一些大型棉企因不堪资金重负而破产。而多数的中小规模的纺织企业是以纺40以下的纱支为主,此类企业是地产棉的消耗主体,它们的退出是影响地产棉的关键。
五、人民币升值问题
人民币的持续大幅升值,让多数的外贸企业转产、限产,一些利润较低的企业不得不被迫停产,出口产能的急速下降大大降低了棉花的消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让以经营外棉为主的棉商不得不以过度的提高外棉报价来抵御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
六、劳动力问题
最让纺织企业头疼的不在单单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劳动力的短缺也已经成了纺织企业的心病。轻工不轻,重工不重的现实令纺企难以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其它行业相比,纺织工人的收入水平更是难以和其它行业对比。据说因招工不足而限产、停产的企业不在少数,多数生产正常的企业几乎都有因工人不足而停台的现象。
七、国家调控问题
自98年以来,国家对纺织企业的鼓励性发展让纺织企业严重失控,各地区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争相扩大规模。宏观调控的失灵让纺织企业走向了自由经济的不归路。终于纺织业又在次到了国家必须举起调控大旗的时候,或许正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一些过剩的产能开始逐步退出。或许棉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调控的引导。
八、存棉问题
据笔者了解,由于06年度存棉的企业利润客观,07年度的存棉量较往年增加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价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