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订单量大减 珠三角纺企在转型中谋生存
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用电紧缺,普遍实行“停三开四”的电力供应政策,也就是一周停电三天,供电四天。一些企业反映,限电政策迫使每家企业都得自备发电机,停电时自己用柴油发电,而油价的不断攀高也使不少企业吃不消。同时,限电政策影响企业的开工率,开工不足,工人浮动收入少,为留住工人,一些工厂实行保障工资,不管开不开工,工人都可以拿到钱。
此外,由于珠三角纺织企业的原材料都从外省市购买且分工更为细化,产业增值链短,而诸如山东省的纺织企业原材料当地采购,织造到染整生产过程全自己做,因此原材料成本低一些,增值链也长一些。因此相比其他省份,珠三角的纺织企业原料成本更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创造利润环节更少,因此在“内忧外患”下生存压力也更大。
此外,由于珠三角纺织企业的原材料都从外省市购买且分工更为细化,产业增值链短,而诸如山东省的纺织企业原材料当地采购,织造到染整生产过程全自己做,因此原材料成本低一些,增值链也长一些。因此相比其他省份,珠三角的纺织企业原料成本更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创造利润环节更少,因此在“内忧外患”下生存压力也更大。
企业转型谋生存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树彬认为,过去几年,随着国际纺织服装订单向中国的大量转移,我国纺织业经历了一个产能急剧扩大的过程,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紧缩,行业面临一个洗牌的局面。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一些欠账也显露出来,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向规范化生产、产品创新、多样化经营转型。
在市场的多重压力下,珠三角纺织企业正逐步从重产能,转变为重产品和市场开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将成为广东纺织品的主要竞争力。
一些纺织企业认为,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产品多元化经营,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树彬介绍,西樵镇作为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洗礼,已由过去的上千家企业,压缩至现在的七百余家,大多是具有较强生产、研发、市场销售能力的实体。西樵产品相比其他省份,价格平均高出20%至30%,全国很多知名服装企业都选择西樵的面料,原因就是款式新、更新快且质量好。
政府也在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东莞大朗镇采取引导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策划三种能力,加快推进毛织业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区域集散基地转变,并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给予鼓励,例如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认证的企业,东莞市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大朗镇则另外再奖励100万元。对省级名牌,大朗镇也给予30万元奖励。
对于纺织服装企业的前景,一些企业主也逐步认识到,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是个趋势,产业升级才是最终发展之道。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