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旗袍展"在沪展出 旗袍"复苏"任重道远
“百年旗袍展”4月1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展会上展示了从清末到上世纪末的118款旗袍,其中3件借展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生前穿过的;其余半数以上由服饰史专家、上海艺术研究所周汛、高春明研究员耗费30年心力征集而来的。
面对展会上林林总总的旗袍,不由使人发问:旗袍对今人来说,到底是该进博物馆陈列,还是可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服装款式之一?
曾一度为妇女“国服”
高春明说,旗袍原为满族服装,1644年满族入关,满族旗袍的许多元素渐为汉族妇女接受,遂发展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饰,曾一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国服”。《民国服制条例》中规定“正装”:男装,长衫马褂;女装,旗袍。
旗袍记录了一个时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社会重要的历史记忆。上世纪20年代末,上海得风气之先,服装风尚几与欧美同步,旗袍的式样发生明显变化,如缩短长度,收紧腰身,显示“曲线美”等。这种“海派旗袍”与最早满族的旗袍已大相径庭,除保留原有的核心元素旗袍外,在裁剪、装饰、质地、趣味上都有所创新,融入了现代社会的韵律与风采。
上世纪5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旗袍退出了女装的历史舞台,在中国民间一度绝迹。特别是现代成衣化发展,对旗袍的传统制作技术冲击巨大,旗袍手工技艺也渐渐没落;甚至连记载旗袍风貌的文献、图片、实物以及历史记忆,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点点流失。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复苏,旗袍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点、曾为中国妇女喜爱的服装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