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韩企撤退中国看品牌建设重要性
那些愿意倒闭的就让它们倒闭吧。不愿意倒闭的企业们,还是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品牌,加强品牌建设。
在青岛、广州等地出现的韩资企业大规模撤退现象,受到中韩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其实韩资企业的撤退早在2003年就零星出现过,一直持续至今,只是规模越来越大。部分韩资企业甚至采取了拖欠工人工资、税金和银行贷款等债务的“出逃”方式,是非法撤退。根据山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仅青岛一地,2003年以来逃逸的206家韩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1.6亿元,涉及企业员工2.6万人,此外还拖欠银行贷款近7亿元。
这些韩资企业为什么要撤退?
《朝鲜日报》在2006年调查了韩资企业在胶东半岛的困境,认为原因主要是劳动力紧缺,工人福利增加,环保力度加大,政策优惠减少等。一些媒体认为,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和《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因素。也就是说,这些韩资企业在中国无利可图甚至已经亏损了,只好走人。
这些分析都是对的。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不重视品牌建设。
我们看到,“撤退”的韩资大多是以纺织、缝纫、制鞋、皮革、首饰和玩具等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现在劳动力价格稍微一上涨,优惠政策只要一取消,它们就办不下去,可见它们生存的基础就是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
难道这是因为它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吗?不是的!你看看奥康、红蜻蜓、波司登、双星、红豆,这些企业不都是制鞋或者纺织服装企业吗?它们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兴旺发达,欣欣向荣,命运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它们创出了品牌,因而具备了不容易被人赶超的竞争优势,也有了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就有了良性发展、抵御风险的坚实基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