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产业 拨“云”见“日”路在何方
在15日开幕的第103届广交会展馆里,南京熊猫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燕萍对记者说:“我干外贸几十年,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
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眼下,仿佛无数“乌云”笼罩着广交会这个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在交易会上,企业、商会和官员都在讨论一个问题:这些“乌云”到底有多大?关系到数亿人口就业的中国外贸怎样才能看到晴天?
国内外阻碍因素形成“组合效应”
在交易会的品牌展区里,黄燕萍说,尽管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总体上络绎不绝,但今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人民币不断升值,生产的时候还是不亏的,发完货一结账,又亏了。这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大家都‘升’怕了。”黄燕萍说。就在本届广交会开幕前数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70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但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0亿美元。也是近来贸易顺差季度环比首次出现下降。
开幕当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视察了广交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指出,从有关数据看,大部分影响还在我们预期之中。
他同时也列举了四个方面影响因素: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对发达国家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增幅大;第三是人民币汇率变化大;四是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如下调出口退税等。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后,对企业的出口是有些影响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