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借势广交会以创新应对成本上升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广交会的展位仍然很受追捧。
广州越鑫公司的沈经理一语道出了参展商的心里话:“其实像我这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参加广交会,参加了多少届自己都数不清了,我们早就培养起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通过广交会来结识新的采购商,数目并不多。”
但他仍坚持着一大早就来到了展位前等候。“因为我要让我的老客户来广交会的时候,看到我,他们就放心了。那就说明我的企业运作仍很良好。也许他们不会当场下订单,但他们还会继续原来的合作。”
跟客户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成了很多“老广交”来参展的主要任务。
这种心态在大企业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实力较强的企业,拥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合作伙伴,因此参加广交会成为了同行间的一场品牌展示“秀”。
作为国内历史最久的国际性贸易平台,广交会正逐渐褪去以前“一揽订单包下一年活”的传奇色彩,参展商的目的也渐趋理性。
采购商
“中国制造”竞争力削弱
但广交会仍是全球采购重要平台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海外采购商的邀请总量为36.6万户,比第102届增加4.6万户。其中,从第93届起设立的跨国公司采购区将继续保持,本届共邀请了来自法国、美国、德国、丹麦、芬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13家跨国企业进场采购。
记者昨日走访了多家跨国采购公司,他们均表示,“中国制造”依然保持着其独有的魅力,广交会也仍是他们全球采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产品确实面临着竞争力有所削弱的危险。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管理水平及培养自主品牌是中国外贸企业突围的当务之急。
“我们去年从中国采购的产品价值总量为2000万欧元,而今年的采购计划将翻一番,达到4000万欧元。我们通过广交会认识的供应商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来自芬兰的Onninen集团采购部远东采购主管孙国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