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有升有贬 影响几何
记者:从国内看,去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而从外部经济看,人民币对美元却在加速“升值”,如何看待这种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
赵锡军:物价可以用美元衡量也可以用人民币衡量。如果用美元衡量,物价涨幅会更大。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更厉害。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事实上都在下降,只是一个下降的多,一个下降的少。以原油的价格为例,以美元衡量其升值幅度就比人民币衡量要大。应该说,背后核心原因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各国对货币发行量控制能力的差异,带来货币价格的稳定性不同。相对而言,欧元发行量控制得更好,与几种主要货币相比购买力较强。
还有一个因素,我国还存在部分的价格管制,有一些价格没有与国际接轨,物价上涨也是发展中国家通常会碰到的状况。
记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对百姓和企业有何影响?
赵锡军:应该说,6.99相对于7,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突破了一个整数关口,更多的是心理影响。人们会联想,人民币“破7”后还会不会“破6”?与此同时,人民币持续不断的快速升值会带来实质的影响,有利弊两个方面。对普通百姓而言,购买美国商品,去美国、香港等地旅游、就学,用人民币衡量就会更便宜一些;而对于购买美元、港币等外汇理财产品的百姓而言,原来的资产就缩水了。对于进口企业而言,出口商品如果以美元计价,定价则会越来越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这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以及失业等社会问题;对于进口美国商品的企业,用人民币计价,进口商品则更便宜,在国内市场更有竞争力,而如果进口商品越来越多,则会影响国内同类商品,受影响厂家的利润也可能减少。此外,从整个国家看,我国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美元资产,美元贬值也会带来外汇资产整体缩水。
记者:从宏观经济看,人民币升值对货币政策会带来怎样的考验?
赵锡军:通常,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减少顺差,减缓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减少人民币投放总量,缓解流动性过剩。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人民币升值的这种效果并不明显。中国人民银行4月11日发布的消息称,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外汇储备继续攀升;而中国海关总署同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一季度中国实现贸易顺差4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经常项目部分,即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部分;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部分。我国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却在攀升,这说明从资本项目下流入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在扩大,这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我们看到,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抑制了贸易顺差的扩大,却刺激了资本项下的货币流入,给我国控制流动性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看,我国短期外债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超过60%。这也提醒我们,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怎样控制短期资本的流入,防止“热钱”涌入是调控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