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企业求生存或蛰伏或创新
昨日下午,在广交会旧馆(专做纺织服装鞋帽)许多展区,门可罗雀的现象已经出现。“按以往的经验,广交会第二天来服装馆的外商人数会特别多,但是今天有些意外。”广东丝绸集团的一位业务员说。
记者在康奈鞋业公司的展区观察了近一个多小时,没有见到一位客商进入。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美国国内的消费力打击还是很大的。”来自美国的采购商Ben Noonan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据他了解,参加此次广交会的美国客商比往届少,“可能是因为价格太贵了。”来自加拿大的Issam也表示:“我来找女士衬衣,可以接受的价格是比原价提高10%,但转一圈后,中意的厂商价格基本提高了15%以上。如果中国的产品价格一路上升,我明年会去印度。我认识的一些加拿大商人今年已经去了那里。”
纺织业该蛰伏还是创新
面对眼前恶劣的出口环境,国内传统企业的厂商们如何化解生存压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种不同的选择正吸引着这些传统企业。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是蛰伏策略。该公司副总经理曹小建分析,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超出了纺织服装企业的承受能力,“在三年内升值20%。”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行业内不得不牺牲掉一些低端市场产品,大的企业也不得不牺牲掉利润。“这将会使企业投入产业创新的资本减少。”曹小建进一步说明,“比如我们公司,现在经营服装的业务只占集团业务的三分之一。我们对服装企业的要求就是保住市场,保住客人,不要求创造多少利润,甚至零利润。换句话说就是蛰伏3—5年等待时机,企业活着最重要。”
而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则致力于提升创新力。他解释,目前公司正在执行“设计师战略”———不惜重金,“培养国际级设计大师”。蔡民强表示,名瑞拥有20多人的设计师团队,公司不仅为他们配备足够助手,还花重本让他们全世界到处跑,参加各种服装展。“当今优秀设计师与优秀服装品牌,一定是一种互相依托的关系。”蔡民强称,国外薪酬成本太高,中国设计又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小,越来越多海外采购商开始将中国服装连同中国设计照单全收,不出几年,中国设计师必将开始纵横海外时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