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尖锋时刻的战略变迁
产业损害调查局、公平贸易局两个部门重组;“整规办”、“保知办”撤消;新任部长到岗……商务部正处在剧烈变革中,机构调整或将在月底前定案。
对于汽车业来讲,大家关注的是掌握反倾销认定“生杀大权”的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否因为机构调整而出现变化。
内部重组
2006年5月16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办公地点从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迁到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国家商务部所在地。两年后,这个主要负责审核反倾销、反补贴,保障国内产业安全的贸易救济部门,又将再一次面临“动荡”。
“一些职能可能并入,而一些职能需要下放。”日前,有商务部官员向外界表示:“方案并没有最终确定,要等国务院和中编办的决定”。
而商务部内部司局的职能重组也在探讨范围中。一位公平贸易局的官员透露,公平贸易局和产业损害调查局的相关职能可能进行调整。对汽车产业来说,曾经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遭受外资倾销发出警告的产业损害调查局的变化更为敏感。
去年12月初,在商务部召开的一次重点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上,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作为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受到高度重视。“2008年,中国将建立完善的汽车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监测范围。”商务部人士称,不只是指导国内企业如何处理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国外产品对国内形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国内企业也可以发起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2004年,由原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任课题小组组长,由产业损害调查局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在当年年底发布。在这份多达94页的研究报告中,对中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详尽分析。
职能变迁?
“当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汽车工业逐步失去高关税保护,与WTO不相一致的其他贸易保护手段也将取消,进口整车及零部件将可能较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市场,从而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较大冲击的大背景下完成这项课题的。”据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业内人士回忆,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正是依据《外贸法》第37条启动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程,首先立项开展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对于政府制定配额取消后进口车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项研究报告完成一年多后,时任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的王琴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产业调查局,出任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
“我没听说这次机构调整要涉及产业损害调查局。”虽然已经离开原单位,但王琴华仍然十分关注部里的一举一动。据王琴华透露,在这次以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增强效率,适应新时期要求为目标的商务部内部机构和职能调整过程中,产业损害调查局并未被列入新的“三定”方案。
“虽然部里早就有两个局(指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分工应该进一步明晰的呼声,但这次是否对两个局的职能进行调整,现在还不好说。”上述商务部官员表示。
汽车企业对商务部每一个动向都表现得相当敏感。“我们已经和商务部的新任领导接上头了。”一家跨国车企的高层介绍。他们希望在应对中国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调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时,不要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事情也没必要那么敏感。变也是相对的。”某商务部官员介绍,在国家有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一切都有可能。但在既定的产业政策原则上并不会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