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双星质疑名人实业是王海私有化棋子
事件还有另一个重要焦点“名人实业”,西南双星坚决不同意被控股51%的重要原因正是其认为这一举措实际上存在着汪海借国有企业之手,利用身兼国有的双星集团的实际运营控制人和私营公司“名人实业”控制人的双重身份便利,向私营公司输送国有鞋类资产的嫌疑。
在西南双星2月19日回复双星集团的信函中,就表示希望尽快明确控股主体是双星集团还是名人实业。
控股“迷局”
工商资料显示,名人实业成立于2002年9月16日,注册资本3153万元,其中汪海是第一大股东,占股21.88%,任董事长,包含汪海在内的5名高管合计持有46.78%的股份,其他10名自然人持股为20.22%,集团工会持股16.5%,双星集团持股16.5%。
按照双星集团的说法,名人实业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汪海对青岛市的特殊贡献所进行的特殊奖励,是双星集团下属公司,并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汪海的股权由来分为三部分:按照青岛市国资委政策用利润换得、奖金结余及汪海本人出资。
今年1月2日,双星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000599.SZ下称“青岛双星”)发布公告表示,根据青岛市国资委文件,其制鞋业务资产已完成“招、拍、挂”程序,作价1.28亿转让给了名人实业。
去年4月,青岛双星发布公告表示,因为“制鞋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规避潜在的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大做强轮胎业务”而作出转让制鞋资产的决定。但青岛双星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制鞋业务的毛利率为15.68%,而轮胎的毛利率只有9.75%。对此,青岛双星方面表示,鞋的毛利率虽然表面上比轮胎高,但随着轮胎业务的扩大,其利润也会继续增长。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双星集团冷粘鞋业务此前由青岛双星方面承担,而据西南双星方面提供的数据,去年冷粘鞋业务销售额达到4亿余元,而其中西南双星作为平台获取的利润不到10%,而如果加上全国各地代理公司的销售额,冷粘鞋业务的销售数字更为庞大。但青岛双星去年年报显示,其中制鞋业的营业收入只有3.245亿元。
而有意思的是,名人实业于2002年成立后一直到去年才开始正式运作,汪海表示,这是因为名人实业一直在弥补此前双星集团买断代理商改制而造成的国有亏损,直到去年才弥补完毕。名人实业的注册资金是3153万元,双星集团买断代理商改制导致的亏损是3亿多元。名人实业如何能够弥补这么大的亏损?又是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亏损?汪海一直强调,名人实业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汪海对青岛市的特殊贡献所进行的特殊奖励。关于这些,汪海都没有作相关解释。
汪海表示,按照双星集团未来的发展方案,集团下属将分为轮胎、鞋类和机械三个实业公司,而名人实业担负的是“整和、发展壮大双星鞋服产业的历史责任”,因此才有了控股渠道平台51%的举措。
但事实上,业内对于双星集团制鞋资产的转移一直都有质疑。此前,曾有报道表示名人实业未来16.5%的国有股权也会转到汪海名下,此后,名人实业将成为真正的民营企业,由此,鞋类资产的转移也等于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汪海否认了该说法,其表示国有股转让是不可能的事。
对于名人实业的性质,汪海一直坚称不是自己个人的公司。“国资委于大江主任说名人公司是民营企业。”韩俊芝却这么说。
谁的品牌
双星鞋类资产是否真的存在国有资产私有化,也许从双星主打品牌商标的转换上能够看出一丝端倪。
在双星集团副总经理生锡顺的名片上,双十字星商标是双星集团的标志,而此前,这一商标一直出现在双星鞋类连锁店及产品上。但西南双星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月12日,其接到双星集团市场经营管理部的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前完成连锁店门面的转变,改换成小鸟形状的“W”商标。
而目前,“W”商标已经俨然成了双星的标志,在双星鞋、轮胎等产品上广泛使用,在刚出版的《汪海三十年》一书中,每一页顶端都有该图案,而戴着“W”商标的红帽子出现于公众面前也成了汪海的一大标志。
汪海表示,“W”是由其本人设计的,名人实业成立后以230万元买下图案,并计划今后在高档产品中使用。但该商标的注册权却依然为双星集团所有,“是国有的”。
双星集团表示,由于汪海等集团高管在名人实业持有股份,因此在授权名人实业使用商标时,主动报请国资委批准同意了9%。的使用费用。
但在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发现,包括“W”、“WANGHAI”等图形及商标的申请人都为名人实业公司。而业内一直质疑汪海利用集团的名义推广的是个人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