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界:调整压力与市场疲软夹击
江苏苏豪集团属于先知先行的一批企业。3年前在第96届广交会上,记者就发现了他们“品牌助推外贸”的一系列践行。3年后的今天,这家企业在展品品质和设计创新上更是上了几层楼。即便是这样的大型工贸集团,在当前的外贸“冰封期”也颇感发展乏力。
苏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卫平告诉记者:“国家引导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力恰好与国际贸易紧张环境的反推力同时作用到了中国出口企业身上,使企业进难、退更难。”多数企业都在“死扛着”,但却不知能扛多久。
而处于贸易链最底层的工厂,日子更是“水深火热”。拥有千名员工的浙江德清伊唯尔袜业尚属中型企业,还能勉强维持,但其业务部课长钱晨远告诉记者,当地很多只有几十人、上百人的小厂子自去年以来已大批“倒下”。他预计,今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前所未有的压力沙卫平坦言,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到“三率二价”以及美次贷危机影响,公司经营压力陡增,对年初确定的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的目标实现并不乐观。此外,公司贸易利润急剧下降,1季度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47.36%。
据他反映,目前企业在业务谈判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因汇率变数而导致无法对外报价。特别是服装产品,出口周期至少为3个月,如按人民币每月升值1%的速度报价,客户难以认同,并普遍不接受非美元报价。
与沙卫平的描述吻合,目前很多企业都遇到了上述压力。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更难以正常运行。沙卫平透露,与苏豪有经常业务往来的生产企业约有1000家,多是中小企业。据公司调查,因成本骤升,这些企业中约70%处于亏损或持平状态,只有30%左右保持微利。苏豪直属的11家生产企业,今年1季度也只有3家盈利、2家基本持平、6家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近800万元人民币。
企业反映较多的还有,美次贷危机所增加的国外客户“倒账”的风险。沙卫平就告知,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季度,苏豪已有5家国外客户倒闭,部分货款无法收回,直接损失超过300万元人民币。他直言:“苏豪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尚能消化这些损失。而一些中小企业遇到‘倒账’问题,就前路未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