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产业转移之痛:广东该往何处去?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4-22 09:43:3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收藏

  人民币首度“破七”,令正在举办的广交会备受各方关注,纺织、鞋业、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订单下滑早在人们意料之中。事实上,珠三角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成千上万的工厂面临关闭潮,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正在计划迁离这里。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会不会成为历史?在时下高压、躁动、犹疑、对峙交织的阵痛中,广东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在广东这块土地上,可能有几百万个潜在的“马云”,关键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制,让他们能够成长起来。

  南都:作为一个商学院教授,你曾经对中国的吸引外资政策和本土企业状况进行了十多年的考察和研究。那么,你现在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了“中国实验室”项目,来帮助中国的小型创业企业,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来设立这个实验室的?实验室的具体运作又是怎么样?

  黄亚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数量上非常巨大,但质量却普遍低下。根据全国工商联2006年的调查数据,有几个指标很能说明问题:员工培训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仅有1%左右,更有25%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是零。2000年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没有随之增加。举个例子,现在广东面临劳动成本提高、原材料成本提高等挑战,如果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和管理,再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话,它就能消化这个挑战。让我们看看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当时他们都碰到类似问题,什么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等,但他们比较好的企业并没有因此丧失竞争能力,反而抓住机遇,成长为大型跨国公司。丰田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时还在生产低档汽车,并不比今天的奇瑞强,但在日元升值以后,丰田马上在产品上进行革新,推出了雷克萨斯等高档产品,从而实现自己的升级转型。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企业显然没有日韩企业当年的那种应变能力。我在MIT一直是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我常问自己,能否做点什么,来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提高它们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创新,主要是靠中小企业。这就是发起中国实验室的最初想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