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直面挑战
自主创新 从制造到创造
目前我国纺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为改善这种局面,国家对纺织机械工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不少已经实现产业化,有助于实现国产纺机设备的产品升级,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近年来,我们的纺机企业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在技术研究和新品开发上不断投入,通过嫁接、积聚和叠加等方法,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有机组织起来,融会贯通,集成为新的技术。同时自主研发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机械,如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的DTM系列129型、139型、细纱机,先后获得中国国际专利与品牌博览会和全国发明展览会两个金奖。
完善激励机制 构筑人才"高地"
创新团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为构筑纺机产业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保障体系,许多纺机企业把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团队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把今年的人才工作重点放在通过创新人才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既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又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薪酬体系,使企业的分配机制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导向效应和激励作用。在有效实施对产品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奖励办法的同时,对在科研和生产一线上涌现的先进部门、特殊贡献人员建立个性化、制度化的奖励机制,为他们搭建创造性工作的舞台,以激发全公司员工尽心尽职的工作热情。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拥有各类科技人员600多人,他们坚持优才优用,适才适用,鼓励创新创造,充盈人才储备。同时优化分配机制,以实践比才干,以贡献计报酬,培养“专家意识”、容忍创新的“健康失败”、减少对开发细节的干涉,重视对专业横向交流,构造了矩阵式的工作团队,形成了奋发有为的激励机制。据统计,该公司每年仅为科技人员发放的津贴就达数十万元,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发挥潜能,推动产品研发。
节能减排 坚持可持续发展
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被制约,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为了配合纺织全行业的节能减排要求,许多纺机企业参与到“十一五”科技攻关中。如邯郸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经过近5年的不断研发和改进,已推出二十多条生产线,该设备节能的优势十分明显。
印染行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众多印染设备制造企业围绕高质量、高效、节能、环保进行各项产品研发,努力提高核心技术,新型设备普遍配备了能源回收装置和座水的回收回用设备,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推动了印染技术进步,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可喜进步。江阴福达印机、江苏红旗印机、邵阳纺机、浙江印机等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已经研发成功多种节能、环保型的印染设备,产品包括:针织物平幅连续水洗设备和平幅连续前处理设备;连续色染机的高效、节能、环保和数字化改造;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全数字磁棒圆网印花机以及松堆丝光机等,为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产学研结合 转化科研成果
纺机行业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整合产学研各方面的资源而得以提升。《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就得到了广大纺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产学研结合有力推动了各个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一直关注纺织机械装备方面的技术创新,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方面为产学研之间搭建很好的交流平台,帮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在杂志上刊发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能够很快从企业得到反馈,大大加快了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推广进程。
总之,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纺织机械企业在与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等纺机大国企业竞争中依然处于劣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直面挑战,中国纺机行业明天更美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