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阵痛”之后 纺企出招自救
纺织服装、鞋帽等出口额下降,为国内众多仍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贸易的企业亮起了红灯。多种迹象表明,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生产成本上涨、贸易壁垒增加等重重重压下,我国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将不得不考虑加速企业转型,或产业转移,以期待在“阵痛”后,涅槃重生。
创新消解成本压力
多项数据表明,尽管我国外贸出口正遭遇20年不遇的困境,但一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增速仍能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海关总署统计,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今年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1813.7亿美元,增长23.1%,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9.3%。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743.1亿美元,增长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27.4亿美元,增长17.4%。
在其他外贸产品增长速度节节下降的时候,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出口企业来说已是刻不容缓。
实际上,广交会参展的不少企业都已做了调整准备。安徽午夜赤阳服装公司总经理刘昕表示,今年将是一个洗牌年,一切都将在年内见分晓。“产品的竞争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他认为,目前我国加速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对企业的长期利好。
考虑到安徽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不成熟,刘昕透露,接下来,公司将主要致力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另外还将在款式和面料上加速产品的自主研发。
“自主创新”是本届广交会的一大主题,实际上也已经有很多企业都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据了解,现在很多企业的产品已从单纯的模仿国外商品阶段发展到不断在国内国外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阶段。
倾向产业梯度转移
面对生产成本的增加,外贸环境恶化的问题,不少企业都开始萌生“走出去”的念头。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搬迁潮之后,广交会参展商不可避免地也需面对这个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