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能否取代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与新西兰经过多轮谈判,终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是在双边谈判的基础上,就自由贸易所达成的双边协定。早在几年前笔者就曾经指出,世界贸易组织贪大求全,在推动多边谈判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所以,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最终取代世界贸易组织。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区域性合作的谈判,希望与更多的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的数量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首先,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从各国自身的利益出发,减少了意识形态分歧,谈判内容相对单纯,因而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增加。其次,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往往先易后难,在程序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由于权利义务局限于当事国,所以,在谈判中可以通过增加贸易量或者提供其他援助,即开展所谓“补偿性谈判”。第三,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中,往往会达成过渡性安排协议,譬如通过单个的双边协议或者部分货物或者贸易协议,平衡当事国的利益,然后再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细微末节而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第四,自由贸易协定往往建立在地缘政治关系基础之上,所以,政治上的互信有助于协定的签订。中国与新西兰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是在成熟的地缘政治关系基础之上,求同存异,优势互补,通过友好磋商达成的。所以,没有地缘政治因素,没有优势互补的经贸关系,那么,很难在短时期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但必须看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同样受到国际政治的干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非但没有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反而由于政治因素的存在,承受了许多不应有的代价。可以想见,在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来自少数发达国家的阻挠。但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中国谈判代表坚持原则,那么,就一定能够捍卫中国的经济利益。
在历史上,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早在两年前中国与新西兰就确定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现在新西兰又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这说明新西兰重视对华贸易,并且希望通过带头示范作用,使中国尽快融入国际贸易市场。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求同存异是策略,而争取更多的利益才是根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围堵的政策,无非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世界贸易组织的钥匙。而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他们没有了主导权。但是,中国贸易谈判代表不能掉以轻心,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降低贸易壁垒或者彻底取消贸易限制,是谈判的既定目标。在谈判过程中,既要看到贸易存量,也要看到贸易增量,看到某些行业中国外贸发展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兼顾,游刃有余。
其次,传统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是谈判的基本原则。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必须看到中国未来发展服务贸易的潜力,利用中国巨大的服务贸易市场,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和消费者。
第三,先易后难,是谈判的基本策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少数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谈判代表长期周旋,从而阻碍了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步伐。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可以先易后难,并且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争取最为有利的贸易谈判条件。
第四,劳务市场开放问题,是谈判的主攻方向。在开放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市场的同时,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必须高度重视国际劳务市场,为中国人力资本输出创造条件。现在许多国家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但是却拒绝输入中国的人力资本。劳务输出或者人力资本的跨国流动,对有些发达国家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却至关重要。现在中国的劳务输出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很少,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在谈判中增加劳务输出或者人力资本输出的谈判内容,那么,中国人走出国门,寻找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
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协定代替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中国必须把握先机,加快与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只有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世界贸易组织的桎梏,真正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