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迈入“54545”时代
广交会再扩容谁获益
■新闻纵深
按照惯例,往届广交会除了开幕、闭幕两场例牌新闻发布会外,很少像昨日这样紧急加开新闻发布会。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交会改革一事已经酝酿良久,因此商务部批文一下来,广交会马上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这个消息。
对于广交会采取分三期改革的原因,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的解释是,广交会要不断适应国际展览业的专业化潮流,努力解决现有规模仍然不能满足中外企业参展需求的突出矛盾,通过拆分三期,适度扩大规模,将广交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参展机会。
行业人士分析,那些尚未加入广交会的中小企业无疑是获益最大的,他们有机会从扩容的广交会上分一杯羹。已参展的企业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标准摊位,布置特展展位。
但也有人不太乐意,比如说那些“不大不小”的参展商。首次进入琶洲展馆B区的铝材参展商李经理就叹气说:“竞争会更激烈了。”
参展质量会降低吗?
据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介绍,本次分三期改革之后,可容纳5.4万个展位,但大会考虑只增加3000家参展企业,在103届4.2万个展位的基础上,增加约1万个展位,展位规模在5万个左右。
有记者提出疑问,广交会一再扩容,会否因为门槛降低而导致参展商质量下降?
文仲亮表示,就此前的摸底调查来看,目前国内尚未参加广交会、但有参展需求的企业,大约有7万—8万家,而大会只考虑增加3000家参展企业,远远未能完全满足国内企业的参展需求,因此合理扩容不会降低国内参展企业的门槛。
参展商增采购商能增吗?
本届广交会首次启用了琶洲展馆B区,展览总面积从63.5万平方米增加到85.1万平方米,展位增加10653个,但从一期到会客商的统计数据来看,境外采购商只比上届增加了4.1%.如果下届广交会继续扩大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摊薄”广交会人气?
对此,王俊文说:“考虑改革方案的时候,我们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回顾历史,2002年第91届广交会首次实行分两期举办,也有过同样的担心,但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巨大成功。”
王俊文表示,随着展会规模的扩大,采购商人数的增加需要一个培育期,在扩容初期,出现采购商跟不上参展商增加速度的情况是难免的。但根据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期后,采购商人数自然会相应增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作为广交会的承办单位,将不断加强广交会海内外营销网络建设,加大国内外的宣传、招展、招商力度,加强管理,净化广交会环境,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外商。
进口展区规模相应扩大?
根据此次公布的改革方案,进口展仍然只在一期举办,展览时间缩短为5天。至于是否增加进口展区的展位规模,王俊文表示,“正在考虑。”
目前,进口展区展览面积约1.5万平方米,折标准展位836个。分9个产品区,采取国别馆与产品区相结合的布展方式,共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514家企业参展。对此,王俊文承认:“规模还是比较小,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离形成大规模的进口平台还有差距。”
第101届起新设的进口展区,被寄予了“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的厚望,也被视为中国外经贸战略深度转换的体现。业内人士指出,和量上的扩张相比,外界其实更关心广交会什么时候能实现百届转型,即为中国外贸战略服务搭建起进口平台。作为商务部的主办展会,广交会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外经贸发展新战略的一张执行牌,在保证出口功能的基础上,挖掘民间进口能力。
王俊文透露,大会正在考虑一个方案,在下届的进口展区开设一条临时通道,让专业采购商以外的观众也能买票参观进口展区,但不得进入出口展区,以便更好地发挥进口展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