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双袜子的家当
立体突围:打造国际袜都
大唐袜业源远流长,春秋时的“罗丝”,三国的“御丝”,隋唐五代吴朱纱就闻名于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唐的轻纺格局转向缫丝、绢纺、毛纺、印染业等,开始在国内遥遥领先。当时大唐是村级建制,遂以社队企业为单位、家庭作坊为形式开始从事袜业生产。到了80年代末,大唐建镇后,其大唐袜子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大江南北。
那么,这个年轻小镇走出了怎样的一条发展之路?
政府及时伸手 破解产业瓶颈
浙江各地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产业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处于一种“缺位”状态,从而导致众多附着于产业集群的企业在产业链和资本链的低端游走,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路径依赖。
大唐在发展初期,也曾经一度面临这样的困境。那时就有专家指出,企业家思想的缺乏和结构失衡阻碍了大唐袜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唐袜业源自家庭作坊,是自发性的行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受到自身的限制。另外,简单的外贸来样加工生产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家拓展国内市场的思想。
一些专家开始认识到,主导产业集群创新,“政府之手”必须发挥作用,不是体现在具体扶持一个产业或项目,而要积极为创新做引导、做规划,提供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大唐袜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大唐政府及时伸出了扶持产业的援手。
大唐镇党委书记楼志坚鲜明地提出,大唐要进入全国十强镇,关键要在袜业产业的质量和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他在人代会上算了这样一笔账:2005年全国袜子的出口平均价为0.26美元/双,但大唐袜子的出口价低于这个价格。如果每双袜子的出口价提高0.1美元,整个大唐袜业就可以新增净利润近100亿元,相当于重新培育一块袜业产业。
2007年1月11日,大唐镇召开第六届人代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使‘国际袜都’初具雏形”,被确定为大唐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